正文 成都市X醫院門診部業務流程內控設計、現狀分析及改進(1 / 2)

成都市X醫院門診部業務流程內控設計、現狀分析及改進

會計與金融

作者:左青

【摘要】本文將從該醫院門診部業務流程入手,分析其可能存在的風險點。最後,針對X醫院門診部現有的內部控製措施,從筆者角度提出其中存在的不足,並提出相應改進措施。

【關鍵詞】內部控製,醫院,業務流程,案例分析

近日,筆者由於身體緣故前往成都市X醫院(以下簡稱“X醫院”)門診部進行檢查。在該過程中,筆者發現X醫院門診部設置了一係列的內部控製措施,如職責分工、信息係統控製、前後程序牽製等,內部控製製度設計較完善,執行較流暢。但其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本文接下來將在分析其門診部基本業務流程的基礎上,找出其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風險點,並根據X醫院已經采取的內部控製措施,提出其內控設計可能存在的不足,並提出相關對策建議。

一、成都市X醫院門診部基本業務流程

在X醫院門診部就診可以發現,X醫院同其他醫院的業務流程基本相似,即:

1. 谘詢。大廳內設置谘詢處,患者存在疑問時可前去谘詢。如主任醫師值班時間,應掛號的科室等等。

2. 掛號。患者去掛號處掛號,出示身份證。收費人員將患者身份錄入信息係統,自動為患者排號,並收取掛號費。

3. 診斷、開單。患者前往相應科室,按自己的號碼等待醫生診斷。醫生了解患者病情,並開單。開單的情況有兩種,一是直接為患者開具藥方。二是為患者開出檢查單,如血常規檢驗等。待進一步檢查結果出來,進一步確認後開具藥方。

4. 交費。患者無論拿到藥方還是檢驗單,都需到收費處繳費。收費人員根據醫生所開單據,錄入所需藥品或所需檢查事項,核算總款項,收取費用,並為患者打印收費單據。

5. 檢查。若醫生為患者開具檢查單,患者持檢查單及收費單據,前往檢驗室。檢驗人員根據檢查單及收費單據,為患者提供檢查,並開具檢驗報告。

6. 取藥。患者持收費單據來到取藥處,等待領取藥品。工作人員根據信息係統中的信息提前將患者所需藥品準備好,待患者到來後,核對藥品與單據,將藥物交予患者。

二、X醫院門診部基本業務流程中內部控製目標及風險

X醫院門診部在其業務流程中的內部控製應達到的目標大致可分為三個方麵:經營、財務及合規。該門診部在實現這三方麵目標時可能存在的風險如下表所示:

三、X醫院門診部現有的內部控製措施分析

1. 職責分工。

職責分工是指,在組織設計分工時,應將事件的授權、事件執行、事件數據記錄、事件有關資源的保管相分離。在X醫院門診部的業務流程中,利用了職責分工的內部控製措施。如收費處與診治科室、取藥處分離,設置不同的職能分工。診治科室負責對患者的診斷及開單,檢驗室及取藥處分別提供相關醫療資源,收費處進行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