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移動版“開瓶費”
隨筆
作者:操刀客
商務宴請、親友相聚,大多選擇到飯店吃飯,山珍海味、七葷八素、酒酣耳熱,一派熱鬧景象,其中往往覺得不盡如意的事兒,就是喝酒。
飯店,顧名思義,就是賣飯的館子,但飯店一向是個經營類目不太清晰的行當,除了賣飯之外自然還有菜品、酒水飲料之類的輔助品,再進一步,還有賣檳郎、土特產、月餅/粽子禮盒、外帶大閘蟹等等,最極端的,在天津吃過一家飯店,擺了各色中式家居擺設,吃飯的時候看著哪件好,直接就可以飯後付款打包,帶個八仙桌之類的東西回家,所以中國的飯店能賣什麼,還真不能從字麵的意思去揣摩。
不過有一樣是所有飯店都一致的,他那裏賣什麼,你就不能自己帶什麼去消費,典型的就是酒水。一般的飯店都規定不許自帶酒水,隻能消費飯店的產品,換句話說,你隻能消費飯店那些大幅度加價、來路可疑的酒水而不能自帶。前幾年關於這個話題輿論反響比較強烈,聰明的飯店就換了個招兒,如果食客自帶酒水,飯店要收取開瓶費若幹。
開瓶費是個很聰明的做法,不管食客是不是喝飯店的酒,飯店老板都會賺到錢,同時給食客一個錯覺,似乎飯店是提供了某種服務而產生的收費,不屬於強製消費範疇。果然,開瓶費一出,雖然媒體上偶有質疑,在神州一眾飯店,很快就是流行的做法了。
開瓶費其實也是屬於強製消費,憑什麼食客就要用飯店的服務員開酒瓶呢?自己動手難道不行麼?不過中國人比較容易逆來順受,對於朝三暮四的把戲心裏清楚但也不排斥成為被耍的猴子,所以開瓶付費就付費吧,隻要能開在發票裏,對於大部分人而言就可以了。
中移動的決策層或許是經常到飯店支付開瓶費的族群,不知道是不是從開瓶費裏獲得了啟發,麵對越來越多的移動應用動了收費的念頭,蛇年一開春就到處宣傳OTT業務對於運營商網絡的負麵影響,比如大量占用信令資源等等,為收費製造輿論,一時間全國移動互聯網行業熱議運營商收費問題。這一次中移動終於搶占了移動互聯網的話題製高點,這是他們在推出“手機錢包”、“飛信”等業務時都沒有享受過的待遇。
所謂O T T,是“O v e r T h e Top”的縮寫,來源於籃球運動,是“過頂傳球”之意,指的是球類運動員(player)在他們頭之上來回傳送而達到目的地,即互聯網公司越過運營商發展基於開放互聯網的各種視頻及數據服務業務,無需建立物理網絡。
在中國這個政府管製過度的市場上,OTT是互聯網公司現實的選擇,其實也是中移動等運營商尋找合理市場角色的機會。如果不是由於過度管製,也許大家根本不需要過頂傳球,直接做一個物理網絡,這些沒有市場營銷能力的傳統運營商或許早就不存在了。OTT運營商既然已經按照中移動的業務規則支付了移動帶寬使用費,中移動對於OTT業務收費的邏輯甚至還不像開瓶費那樣貌似提供了某種額外的服務,簡直就是直接在飯菜之外加收“座位磨損費”!
其實在中國這個日漸市場化的國度,壟斷企業從現在起應該研究的是如何利用壟斷企業的資源與日漸興盛的市場要素接軌,從而獲得長久的生存,如果還是像中移動這家國字號大飯店那樣琢磨著按照“座位磨損費”、“地板折舊費”、“燈光使用費”之類的名目不勞而獲,終將被市場無情地拋棄。
中移動版開瓶費,可以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