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銀行怎樣玩轉未來(1 / 1)

銀行怎樣玩轉未來

卷首語

秋天,是收獲的代名詞。仿佛一提到金秋十月,就會聯想到金黃的稻田、低垂的穀穗和掛滿枝頭的紅蘋果,農民在這個季節的忙忙碌碌中獲得豐收的喜悅。金融市場也在一片喧囂中見證了金融互聯網進程加快,貸款利率管製放開,民營銀行爭相申辦等等。

6月13日,阿裏巴巴集團正式推出餘額寶——支付寶上線的存款業務,強烈刺激了金融互聯網化的進程。

6月19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提出探索設立民間資本發起的自擔風險的民營銀行和金融租賃公司、消費金融公司。銀監會主席尚福林在6月29日的陸家嘴報論壇上表示“允許嚐試”。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於9月16日明確表態“支持設立民營銀行”。監管層的密集表態支持下,各地掀起民營銀行申辦熱潮。

7月20日,經國務院批準,人民銀行決定,全麵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製,標誌著中國利率市場化邁出了實質性步伐,在正確的方向上邁出了一大步。

9月18日,北京銀行直銷銀行服務模式在京正式開通,標誌著國內第一家直銷銀行破土萌芽,或將開啟國內直銷銀行新時代。

10月25日,人民銀行宣布不再指導貸款基礎利率(Loan Prime Rate,簡稱LPR),LPR集中報價和發布機製正式運行。作為貸款利率市場化的關鍵配套舉措,成為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又一重要步驟。

種種跡象表明,我國的金融業似乎迎來了一個百舸爭流、百花爭豔的時代,但隨之而來的卻是對傳統銀行的巨大壓力和挑戰。阿裏、百度等電商的強勢衝擊,各地民營銀行紛紛獲批,各方都意欲分銀行一杯羹的狀況,還僅僅是銀行要麵對的外患。貸款利率管製完全放開,存款利率管製也提上議事日程,利率市場化逐漸加快以及如何完美創新轉型的內憂,也是銀行迫切需要應對的現實。

麵對如此嚴峻的形勢,傳統銀行該如何突破重重障礙,玩轉未來?這不是通過簡單地開通網上銀行、微信銀行,24小時不打烊等等就可以實現的,所謂的結構轉型、業務創新,歸根結底是要求銀行摒棄一貫高高在上的“高富帥”姿態,放下身段接地氣,把服務客戶需求作為第一要義,才能在未來金融環境中逆襲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