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林語堂的《我的戒煙》。
文中,先生將戒煙無法成功歸結於“人不同”。 “一種隻是南郭先生之徒,以吸煙跟人湊熱鬧而已……他們戒煙,毫不費力……這種人吸煙,確是一種肢體上的工作,如刷牙、洗臉一類,可以刷,可以不刷,內心上沒有需要,魂靈上沒有意義的。”他認為自己和其他難以戒煙的人屬於第二種——“真正懂得吸煙的人”,他認為這種人戒煙,多半“戒煙不到三日,其無意義”, 這是因為“作文者必精力美滿,意到神飛,胸襟豁達,鋒發韻流,方有好文出現,讀書亦必能會神會意,胸中了無窒礙,神遊其間,方算是讀。此種心境,不吸煙豈可辦到?在這興會之時,我們覺得伸手拿一枝煙乃唯一合理的行為;若是把一塊牛皮糖塞入口裏,反為俗不可耐之勾當。”
可世界上像林語堂先生這種“懂煙的人”不是少數,戒煙豈不是真正成了一句空話?後來碰到錢桂生教授,他告訴我:“煙草依賴已經被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列入疾病分類。”我心中的疑惑才放下。今天,我多想告訴林語堂先生,您不是因為“懂煙”而不能戒煙,那是因為您病了,靠您自己的力量無法“治愈”而已;而您之所以戒不了煙,是因為您沒有機會享受到戒煙中的快樂而已。
也許有人問,戒煙中快樂何在?看看我們這期雜誌,您會發現,可以信賴的戒煙機構,多種能輕鬆戒煙的“武器”,充滿溫暖的心理支持,美味的戒煙食物,值得一試的戒煙運動……所有的這些,會幫助您緩解戒煙的不適,幫助您重塑戒煙的信心,而這正是快樂之所在。
當戒煙成為一件快樂的事,我們不再為戒煙帶來的身體的不適而痛苦……
當戒煙成為一件快樂的事,我們會發現即使沒了煙,也還有更精彩的生活要繼續……
當戒煙成為一件快樂的事,還有什麼理由不值得為“快樂”讓步?
真希望更多的人共同分享這件“快樂的事”,因為我們再不會像林語堂先生那樣,把戒煙看做“俗不可耐”的糊塗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