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六萬五千不事生產的職業軍人,一天光是訓練,耗費的錢糧那可是數以萬計,如果真的開始正式登陸廣州作戰,役使的民夫至少三十萬人才能負擔得起他們的後勤,民夫可以在作戰當地征召,畢竟他們是正義之師,民心所向,但是總不可能讓民夫餓著肚子幹活吧,那又是一筆天量的錢糧消耗。
這還隻是戰爭初期,今後陳明軍隊如果進攻的順利,攤子越鋪越大,消耗的錢糧還要翻倍的增長,陳明的這點錢糧,看起來多,但是在他的估計下,最多也就隻夠大軍五年的消耗,這還是將東番島五年的土地產出全部算上而得出的結論。
不過這是在最壞的情況下的推演,如果陳明的軍隊攻勢順利,那麼將會有更加龐大的地盤和子民可以供給他的大軍的所有消耗的物資,到時候或許陳明一分錢都不花,隻要以戰養戰,就能從廣州一路北上,將滿清趕出關外去。
除了錢糧無憂之外,這兩年由於有著吳日升的禿鷲外軍的充足的熟銅供應,還有陳明通過陳子龍,在西洋諸國手裏下的大炮訂單,現在的陳明光是三百斤重的重炮就已經有三百五十門了,手臂粗細的安裝在龜船上的小炮也有近三百門。
燧發火槍的數量則是達到了兩萬柄,大炮的炮彈和燧發火槍的鉛彈也是囤積了十幾個倉庫之多,火藥也是海量的,注意支撐陳明打上十次海戰的消耗。
不過這也幾乎到了陳明所能搜刮的極限了,今後兩年陳明估計這個數據能增加個三成就已經燒高香了,陳明和吳日升兩人,這兩年幾乎將整個南方的熟銅全部榨取幹淨了,現在有許多地方流通的銅錢都開始緊缺起來,東番島更是家家戶戶都沒有了銅製品,就連大姑娘小媳婦兒梳妝用的銅鏡,陳明都給全數收刮了去鑄成大炮或者火銃,這些大姑娘小媳婦兒梳妝打扮都是清水照麵,極其淒慘。
東番島上的銅錢更是一分沒有,要不是陳明及時搞出了後世所使用的紙幣,那東番島上的居民隻能進行原始的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了。
這個情況隻是出現在東番島,而琉球王國這邊,陳明卻沒有如此施行嚴厲的搜刮熟銅的政策,一來是琉球王國曆來就比較窮,二來,這根本就不關琉球子民的事兒,人家能義務付出勞力和義務出兵就已經算是盡了一個附屬國的應有之義了,陳明很清楚琉球王國與東番島上的大明子民之間的區別,所以他才會對兩個地區的子民區別對待。
不過東番島得到子民並不覺得生活如何辛苦,雖然每個人,包括婦女和十歲以上的孩童,每天都有幹不完的活計,但是他們卻是這個時代大明朝的子民之中,最覺得充滿希望的一部分子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