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用好書籍這個“源頭活水”(1 / 1)

用好書籍這個“源頭活水”

巴山夜雨

宋代詩人朱熹《觀書有感》雲:“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時至今日,要想始終“清如許”,就要用好書籍,這是人類進步的“源頭活水”。

書籍是改變命運之鑰。我從小就信奉知識改變命運,相信隻要多讀書、讀好書,就能到達成功的彼岸。古往今來,多少農家子弟,靠著“鑿壁偷光”的堅持,跳出“農門”,走出大山;多少寒門百姓,借“囊螢映雪”的毅力,出了“貴子”“金鳳凰”;多少窮苦人家,憑“懸梁刺股”的刻苦,待到“金榜題名”“魚躍龍門”。毛澤東博覽群書,領導全國人民推翻“三座大山”,成為一代偉人;愛迪生書山跋涉,從貧民窟走進曼哈頓,成為一代巨匠;霍金學海遨遊,扼住命運的咽喉,以身殘之軀成為科學巨人。

書籍是砥礪誌氣之石。當今已迎來“互聯網+”時代,網絡信息爆棚,內容亦是良莠不齊,攪得人心浮躁、急功近利。在此形勢下,更應靠讀書平心靜氣,提升個人理論境界,提高是非鑒別能力。讀理論著作,在大是大非麵前保持立場堅定,頭腦清醒;讀正反典型,在利益誘惑麵前做到不為所動,引以為戒;讀田園道派,在升遷貶黜麵前能夠耐住寂寞,寵辱不驚;讀仁人誌士,在改革攻堅麵前敢於啃硬骨頭,勇涉險灘;讀古典名著,在物欲橫流麵前泰然追昔撫今,繼往開來。

書籍是執政為民之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讀活書、活讀書”無疑是破除“本領恐慌”的一劑良方。為官者要秉承“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信念,既要甩開膀子,有“摸著石頭過河”的創新精神,也要沉下身子,有“知政失者在草野”的調研精神,更要放下擔子,善於以“他山之石”來攻“自家之玉”。或借鑒好經驗、好做法,直接“移植”使其“開枝散葉”;或“培育土壤”,使其“落地生根”;或得到啟迪,打開思路,使其“脫胎換骨”,推動幹部工作、基層黨建、非公黨建、人才工作再上新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