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鬼道清城(1 / 3)

本故事純屬虛構,切莫對號入位

異案詭錄

柳岸飛鴻

楔子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鬼不嫌位卑,道不懼魔戾。鬼道之間殊途同歸,而此“鬼道”非神鬼之道,乃坊間俚語——詭道也!

我師傅便是深諳“詭道”之人。師傅和我論“道”總是離不開《鬼穀》、《易經》之類,侃大山也必定是滿嘴奇聞怪事。師傅精明而強健,有年輕時當偵察兵練就的身子骨,無論是工作還是“捉鬼”身體都不虛。師傅修習“鬼道”更是體耕不輟,卻不想捉了幾十年的“鬼”,卻被“鬼”所傷!

社會的陰暗角落即使我們不去看,也是存在的;人的內心的善良和欲望縱然刻意隱藏,也會遲早爆發!

一、鬼道清城

“十二生肖站兩排,不到清城霧不開。進得長街抬頭看,九蹬山上幽魂來!”這就是鄙人蝸居至今的清城所流傳的一首打油詩。詩中所描寫的便是清城最為著名的“鬼道”!

“鬼道”直達清城。所謂“鬼道”乃是進清城唯一的一條主幹道,道路的兩側分別排列著十二生肖石雕;“霧不開”是指十二生肖石刻後麵的電廠“明渠”橋下常年流動的循環水產生的熱氣;“幽魂來”是指清城九蹬山上最高處那座烈士紀念碑。

清城是個有山有水的好地方,一家國有大型發電廠便坐落在小城南端九蹬山麓,小城東端則是遠近聞名的大清湖,清湖水域麵積遼闊,水清山靜,煙波渺渺,清湖周圍則是林木茂密的九蹬山脈。

城小廟多,水深魚雜。查點一下清城的家底,您就會發現這座小城並不簡單:人口不足六萬,寺廟、教堂、大型火力發電廠、啤酒廠、招商引資項目若幹……我師傅說這叫作“麻雀雖小,五髒俱全!”

我就在火電廠工作。我和師傅都是電廠的運行工人,幾乎天天上夜班走夜道,就是師傅所說的“鬼道”是也。多年走“鬼道”卻沒遇見過“鬼”,這都是得益於師傅的教誨:人的肩上亮著兩盞燈,鬼怕火光所以不敢傷人!走“鬼道”最怕的是回頭,你向哪邊回頭哪邊肩上的燈就滅了。“啪”的一下,那“鬼”便抓住你肩頭!

我師傅長得精瘦,古銅色的臉,雙眼炯炯,腰板溜直,這都是得益於年輕時候當兵鍛煉。師傅雖然才五十幾歲,臉便已“溝壑縱橫”了。師傅說咱們這工種,就跟“鬼”似的,晝伏夜出,熬的是心血,生命時鍾早亂了套,每個人都是神經質,真是用命換錢啊!

師傅姓薑,人稱“八綹子”,據說師傅當偵察兵是在南方服役,全連有八個東北人,擰成一股繩,十分霸氣,南方兵便給起了個綽號“東北綹子”,言外意義就是“土匪”!師傅排行老八,坊間人稱“薑八綹”!這外號一直帶到電廠,我們私下裏也叫他“薑八綹子”。

清城這地方別看小,可人員複雜的很。我師傅說清城人口半數是水庫管理局的,當初全是傅作義將軍手下的國民黨兵,大清湖建成後留守下來當了維護人員,三十年後便成了清城當地百姓;三分之一是電廠職工和家屬,幾乎都是外來人口,幾十年過去也成了清城“坐地戶”;還有三分之一人口就是清城的管理者及其家屬們。至於其他一些零星的“散兵遊勇”,那不在薑八綹的法眼之內。

初冬,天上飄著清雪。

時間已是半夜十一點鍾了,我坐在零米值班室的破爛椅子上,身上罩著烏漆八黑的棉襖,抄著手想著一會還要頂風冒雪回家的事。值班室外麵汽輪機轟鳴不已,震耳欲聾,通道裏麵的行燈冒著幽幽熒光。這時候我基本是不出去檢查設備的,不是懶,是怕!

我正然想著,忽然感覺後背冷颼颼的,似乎有人在偷看一般。值班室內二百度的燈泡照得小屋鋥亮,我偏過頭向窗外看,玻璃裏麵反射著室內景物,外麵的一切什麼也看不清!我拿起手電站起身來,扶著眼鏡貼著玻璃努力向外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