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融入廣州不容易(1 / 2)

融入廣州不容易

廣州人 廣州事

作者:曾妮

廣州,作為一個沿海城市,接納著無數外來人口。這些人,或是懷揣著夢想,或是抱著美好的希冀聚集到這裏,成為廣州這個城市大家庭中的一員。他們或是剛剛踏上這片土地,或是已經在這裏生存了很長的時間。

2011年7月,廣州市市長萬慶良提出“新廣州人”的概念,希望以此開始逐步消除“外地人”與“本地人”之間的隔閡。

稱呼上的改變真的增強了外來人口對城市的歸屬感和認同度嗎?那些在廣州這片土地上生活了多年的老一輩,他們能融入廣州嗎?

采訪時間:2012年4月

采訪地點:廣州海珠區珠江帝景

李晴,當代著名作家。著有長篇小說《天京之變》(被譯成英文在紐約出版)、《天國興亡錄》(第1、2卷)、《沒有陽光的城堡》,短篇小說集《明天我們去采三色堇》,中篇小說《我們放棄隱私權》等。2000年完成長篇紀實《天堂飄泊》。現正寫作的有:曆史懸疑小說係列:《處女皇後》(已完成,出版)、《豔後豪商》、《瓊宮女諜》、《侘傺之歌》、《絕漠飛簫》、《翠袖金沙》,長篇小說《一束無法寄出的信——20世紀:風情畫與懺悔錄》。

1. 廣東人非常務實,

他們精明到了腳丫子都會打算盤

廣東這個地方,一句話很難說清楚。適合它口味的人可能可以生活得好,但是我是一個樹型人,很直,不愛拐彎,所以我在廣州生活就比較難。我總感覺,在廣東,他們會要求你說廣東話,並且很多時候,你的廣東話說得不好聽,他們還會笑話你。如果你一來就能說一口很順溜的廣東話,他們就能很快地接納你。

除此之外,在廣東生活了30年,我總覺得在這裏,外地人還要會恭維廣東和廣東人——他們有的東西你要多恭維他,這樣他們會覺得舒服。我記得有一次在出租車上,一個廣東籍的司機,用一種很自豪的口氣告訴我:“我們廣東很厲害的。很多詞都是我們帶頭說的,我們說完了之後全國都跟著上。”我都還沒來得及問一句“比如”,他就自己說開了。他說“埋單”、“搞定”等等都是從廣東發散出去的,他為這些表麵上的東西感到十分驕傲。

我一直覺得廣州人崇尚強者,這個強者不光是思想強大,而且還要有些成果。廣東人就是這樣非常務實。如果你比他強,他們就仰望你,如果你比他弱,他們就俯視你。我還發現,一個人要是非常有能力的話,他們就會非常崇拜,在剛開始的時候他們依然是很倨傲,但是相處了之後發現你是個人物,他的麵孔立刻就變了,會變得很崇拜你,以認識你為榮,茶餘飯後會很驕傲地和人說“某某是我的老朋友。”

很多人都說廣東人是精明到了腳丫子都會打算盤的地步,跟廣東人打交道一個心眼都不夠。剛來廣州的時候,我和妻子去五羊新城找房,那時候我們找到一個廣州本地的老太太帶我們看房。那個老太太很熱情,帶著我們走街串巷看房子。那時候我們非常感動,想著可不能讓她白陪我們跑一趟,一定要買些東西送她。接著我就沿著街看,思考買什麼禮物給她。可惜還沒等我找到禮物,那位老太太就轉身告訴我:“我帶你們去看房,即便你們不租,你們都要給我跑腿費五十塊的。”這樣一句使得我大倒胃口。就是從這樣一件小事上,我覺得和廣州人有巨大的隔膜。我總是猜想,是不是因為那時候我們不會說廣州話,她就把我們當作外地人、北佬來宰,或者是覺得我們是外地人,很不懂事。其實當時我準備給她買一份過百的禮物,可她已出口要錢,我和我的妻子便默然了,想給她買東西的美好念頭也立刻被掐滅。到最後我們就給了她五十元,不願意再和她一起看房子了。不過在廣州住久了之後也覺得,那位老太太付出了勞動,獲取報酬也是理所應當。但報酬的高低應該是雙方議定的,而不是單方麵說多少就多少。這件事情一直都讓我覺得很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