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黃宗江\阮若珊:愛讓好人變成更好的人(1 / 2)

情愛

作者:玄圭

沒有了黃宗江朗朗笑聲的這個冬日,沒有風也沒有雪,但是出奇的寒冷。此時此刻,黃宗江是否正在屬於他和阮若珊的那個溫暖世界裏,溫一壺小酒,一邊對飲一邊對唱:“九九那個豔陽天來喲,十八歲的哥哥坐在河邊……”

2010年10月18日,曾創作電影《柳堡的故事》《秋瑾》的著名劇作家、演員兼評論家黃宗江,在北京走完了他89載傳奇人生。

這位用自己的生命和笑容,溫暖了無數國人的老藝術家,在彌留之際,留給世界一個孩童般純真無邪的笑容。就像幾年前妻子阮若珊彌留之際,黃宗江曾給她許下的諾言一般:“你在那邊,可以忘記我的樣子,但一定要記住,眾‘小鬼’中唯一歡天喜地的那個白發老兒,必定就是你的黃宗江”……

1

黃宗江生於戲劇之家,自幼熱愛寫作和表演,9歲創作劇本《人之心》,其“中國文壇年紀最小之劇作者”的紀錄至今無人超越。多才多藝的俊朗小書生,亦是天生的情種。中學時暗戀一個女孩,後來這個女孩也考上了燕京大學,黃宗江正想表白時發現人家喜歡另外的男孩。於是,黃宗江“就像不少戲裏演的那樣,服藥自殺了”。

後來他又愛上一個酷似英格麗·褒曼的女孩,可惜這個女孩還是不愛他,還因為愛另外男子而不得,跟黃宗江討教“自殺秘籍”。他對著“英格麗·褒曼”仰天長歎:“我喜歡你都喜歡得快自殺了,你卻要為別人自殺,我哪裏受得了啊!”

再次失戀又不能再自殺,黃宗江覺得沒臉再在燕京大學丟人現眼了,於是一氣之下退了學。他說:“反正我上大學,是以談戀愛、失戀為主,寫劇本、演戲為輔,讀書根本不在議事日程。這個大學,不上也罷。”

後來與他結婚的那個女子,是崇拜黃宗江的才氣和他與眾不同的人生經曆。婚後不久,妻子說:“婚姻是需要英雄崇拜的。過去你是我的英雄,但現在不是了。”黃宗江隻說了兩個字“謝謝”。謝謝妻子終於放了手,因為自始至終,黃宗江都是個愛情至上主義者,愛情超越地位、財富和生命,人生短暫坎坷,他同樣需要靠一份穩妥又公正的愛才能慰藉自己的心。

1956年“六一”兒童節,黃宗江給阮若珊寫信:“你再也想不到遠在太湖,會有一個你隻見過他一麵,他見過你兩麵的人—也許這一麵你都毫無記憶—他遙想北京城,給你寫下這樣一封‘情書’性質的信!”這一封情書,用工整的楷書謄寫,長達萬言。

當時,阮若珊35歲,老黨員,準師級幹部,來自紅區,離異,有兩個女兒;黃宗江35歲,非黨員,排連級幹部,離異,有一雙兒女,來自白區。在地位、等級都至關重要的那個特殊年代,有人罵黃宗江簡直是離經叛道。但是黃宗江反駁人家:“你又不是阮若珊,你怎麼知道我們不能組成一個大家庭,一起攜手走完餘下人生?”

在這封萬言情書中,黃宗江這樣結尾:“若珊同誌,你願意和我合寫一本小說嗎?請原諒我沒征求你的同意,就開始寫小說的序言了……”

2

時隔多年,阮若珊都還記得初見黃宗江的那一幕。“正是7月熾熱的夏天。忽然有一天,一位陌生的年輕人推開我的房門,遞給我一個厚厚的信封,他說,請你看看,我還沒看清他是什麼樣子,他就關上門走了。”看完信後,阮若珊跟朋友這樣說:“他字裏行間,都不像個壞人。”阮若珊擁有超凡的才華、美麗和令人炫目的地位,但在感情世界中,卻飽受創傷,這個女人的丈夫和她深愛的另外一個男人,都在戰爭中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