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東陽的“瘋老頭”(1 / 1)

專欄

向翔

向翔,知名專欄作家,資深旅行者,老建築攝影師,新浪、騰訊、攜程特約旅行家,螞蜂窩網重慶舵舵主。

全國叫做“東陽”的縣鎮不少,但凡山南水北、麵東而立之地皆喜此名,尤以浙江省東陽市最為盛名。其實在重慶也有這麼一個東陽,中心城區的朋友可能頗顯陌生,但在老北碚人心中,那一口一聲“河對門”,感情是深了去了。

話說當年的著名作家端木蕻良,正是在東陽望著滔滔洪流,觸景生情,寫下了“如今我徘徊在嘉陵江上,我仿佛聞到了故鄉泥土的芬芳”的歌詞,隨後這曲《嘉陵江上》在抗戰時期唱遍了大江南北。當然更傳奇的還有伴其左右的蕭紅和她的《呼蘭河傳》。

除此之外還有複旦大學。當年複旦輾轉五千裏,在東陽一呆就是抗戰八年,也成就了東陽抗戰時期文化三壩之一的美譽,那些關於複旦師生的精彩故事至今還廣為流傳。在我們那代學生心中,複旦毫無疑問就是全國最好的學校,足見其對北碚學子的影響之深。

不過,我知道這些也是很後來的事情了,最初對於東陽的印象源於一位奇怪的老人。說他奇怪,是因為他喜歡說些大家聽不懂的瘋話,什麼紫雲宮下有寶藏呀,什麼腳下數尺有城池呀……鎮上的人嫌棄,給他扣上一個“瘋老頭”的帽子。不過也就是這樣一個沒有親人、不受待見、每天隻能跛著腳挪上幾步的瘋老頭,我卻沒有厭惡之感,反而頗覺親近,原因倒是簡單,因為他永遠都有講不完的故事。

那個時候,母親在東陽的廠辦醫院上班,我幾乎每周都要過河去玩,老人總會提前擺好小板凳,靠著參天的歪脖子樹,任憑大家白眼相向,依舊微笑如故。他講故事模式也挺固定,先文縐縐地問上你幾句,無非都是去哪兒玩了之類的,然後便劈裏啪啦講上一連串好玩的故事,最後還不忘加上幾句“瘋言瘋語”。

你要說你剛去禪岩寺掏了果子,他會故意拉高了嗓子:“看吧,你們就這點能耐,還不趕快去把身體練得棒棒的,誰要是能爬上禪岩絕壁頂的金剛菩提洞,那才叫真本事。以前寺廟的和尚總說裏麵有白龍,其實是他們偷偷把珍貴的經書都藏在了裏麵,但凡高僧得道都必須攀登上去一睹真經才算功德圓滿……”

你要說你想去製藥廠的池塘挖蓮藕,他就會皺著眉頭連連擺手:“別去別去,要是挖出來石人石馬的那可不好玩,它們的主人叫做明大人,是個混世魔王,得到了慈禧的寵幸才一路飛黃騰達,死後自詡高明,私自越規修建墓穴,就有了這些列隊成排的石人石馬列隊。以前風一吹還呼啦呼啦直響,後來遷來了製藥廠,整個墓穴連同石人石馬才埋到了地下,你們隻要不去挖蓮藕,我今天就給你們講個明大人‘放屁定乾坤’的故事……”

老人總是“瘋”著講,我也樂於“瘋”著聽,這一來二去,“河對門”的朦朧時光飛快逝去,也拚湊起了我對東陽最初的印象:神秘、神奇甚至有點神往。前些年,人們推倒了紫雲宮修建小區,竟然在地基下發現了大批戰國晚期到秦漢時期的珍貴文物。後來,製藥廠在池塘清淤,又突然露出了半個石雕馬頭……

人們總說老人瘋,現在回想起來,卻反而越發覺得他是一個十足的智者,正如先知來到這個世界,也總是被人誤為瘋癲。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