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2章 考特蘭街大橋(2 / 2)

“似乎是考特蘭街大橋。”

林將頭伸向窗外,可惜這橋上不能直接停車,於是他將頭伸回來之後問道“Boss,要找個地方先停車嗎?”

考特蘭特大橋,對於曾經居住在亞特蘭大一段時期的李賢哲來,這個地方並不算陌生。

它本身就坐落在亞特蘭大市的中心區域,是通往議會大廈與佐治亞州立大學的必經之路。

且這座橋跨越多條鐵路線,周圍被7棟校園建築環繞。

單單是李賢哲知道的當地官方曾經多次想要拆除它進行翻修重建,但因為種種原因被擱置,又多次被重新拿出來進行探討。

麵對著林的疑問,李賢哲看了一眼身後正排隊等待的其他車輛,微微點頭,橋下有停車的地方,先找個停車位置吧。

“在20世紀初的時候,鐵路的修建促進了亞特蘭大市的發展,但同時也造成了城市的分裂,給居民帶來了不便,促使人們呼籲在華盛頓街需要架起一座高架橋來改善交通。”

停放完車子之後,李賢哲與林相伴重新登上了考特蘭街大橋,沿著邊緣的人行道區域行走著。

期間他與林就這座大橋的曆史進行了交流。

“當時的鐵路公司也參與了高架橋的建設,因為他們想關閉附近的一個過街通道,以調整他們的鐵路運營線路。

1906年,經過幾年的爭論,亞特蘭大市議會批準了華盛頓街高架橋,也就是現在的考特蘭街大橋的建設。”

“Boss對這座橋的熟知,似乎連當地人都不一定能夠的這樣全麵。”

夜風徐徐吹來,林隨手將從車裏拿出來的外套給李賢哲披上,兩人就這樣站在橋的中心處看著附近的街景。

正如李賢哲所的那樣,這座大橋附近有七棟校園建築,生活著三萬多名大學生與無數的通勤者。

因此若以人流量來概括的話,這裏也算是亞特蘭大市區裏最為“擁擠”和“繁華”的地段之一了。

年輕人尤其是大學生群體無論在任何地方,都是一道促進當地經濟崛起產業鏈的關鍵成分。

“我也曾經有過無知和感歎美國繁華的時候,像這些東西,都是過去在生活條件困難的時候,所累積下來的產物。”

李賢哲指著遠處的一處攤販聚集地,像美國這樣的地方,也會有很多的販聚集在特定的地點。

不過大多數美國的地攤都是以人在自家門口附近的區域,在特定的時間拿出一些無用的貨物進行二次售賣。

其中最有特色的應該就是yardsale,指的是在自家前院擺攤賣閑置物品和fleamarket,又叫跳蚤市場。

而且這些攤兒一般賣都是舊貨,舊家具、舊電器、舊衣帽等等。

當然,美國人眼裏的地攤,是什麼都有可能拿出來賣。

因為他們喜歡賣舊貨,也喜歡買舊貨。

“什麼都敢賣,除了舊牙刷。什麼都敢買,除了舊內褲。”

這是曾經李賢哲在深入接觸過亞特蘭大的地攤文化之後,最直接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