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2章 電影最終剪輯權(2 / 2)

即便是之前沒有拍過電影,但因為綜藝與影視劇之間存在的某種相似之處,讓羅英石清楚,製片方賦予的終剪權,猶如皇帝給的尚方寶劍,絕對是權力和榮譽的象征。

就像是自己在電視台做綜藝,成片與期間剪輯,電視台不出手幹預,放權讓PD去監督製作。

這是每一個綜藝PD都渴望的事情,但結果卻很殘酷。

電影也是如此,想到這裏,羅英石忍不住看了一眼金泰浩,見到對方眼裏的笑意,才漸漸恍然。

原來,自己的老朋友那樣樂意跟這家公司合作,不是為了那些高昂的投資和抓住機遇,而是最終剪輯權。

因為電影的發展,最初的時候電影最終剪輯權是握在導演自己的手上的。

但後來因為電影時長,排片檔期,以及院線方,製片方多方麵的利益交接,以及因為對電影的意見不同而在想法上出現衝突。

在好萊塢,從從某個時期起,電影最終剪輯權被電影公司死死的握在手上。

絕大多數的導演,成了隻能複製拍電影,拍完就沒什麼事情做的可憐人了。

而對於任意一位導演來,製片方或者審查方對於電影,在無視導演的情況下,肆意的刪改。

導致一些電影被破壞的體無完膚,這也是對導演尊嚴的踐踏。

可以最終剪輯權的歸屬,也代表導演的最終大權能夠掌握多少。

若是沒有最終剪輯權,那就隻是成了隻能拍電影,而沒有剪輯權利的可憐人,這樣的窘境在韓國也被體現的淋漓盡致。

製片方負責投資,除非導演撂挑子不幹了,否則任何事情都必須與發行方進行商議。

在對待電影的剪輯和最終成片上,雙方自然不可避免的會出現矛盾。

事實上,電影發行商刪減電影的事情,在1920年代便有了。

就連外國電影也不例外。1927年,德國導演弗裏茨·朗的史詩級科幻巨作《大都會》在德國柏林首映,首映版長達153分鍾。

後來,這部影片被世界各地的發行商礙於審查與過長等原因,剪到了兩時左右。

2001年,茂瑙基金會主導的《大都會》123分鍾修複版本在柏林影展麵世,經多年發掘及考證後,約四分之一的片段在當時被認為可能永久散佚。

再比如,《公民凱恩》的導演奧森·威爾斯的《曆劫佳人》堪稱影史經典之作,采用了創新的敘事手法與拍攝技巧。

但是,《曆劫佳人》在當年拍攝完成後,卻遭到了環球公司的惡意剪輯,顛覆良演的創作意圖。

奧森·威爾斯大為震驚,奮筆疾書寫下58頁備忘錄,詳細地明羚影創作意圖與正確剪輯手法,無奈回無力,石沉大海。

被剪輯得麵目全非的95分鍾版《曆劫佳人》被環球公司草草發行,堙沒於曆史鄭

直到40多年後的90年代,在多位製片人、剪輯師、修複專家的努力下,根據奧森·威爾斯備忘錄,所記載的原始意圖剪輯出的111分鍾版《曆劫佳人》出爐。

也算能夠告慰奧森·威爾斯在之靈。

近年來,韓國和好萊塢導演也有不少被片商“剪刀手”坑的。

最有名的便是評分高達9分以上的《局內人》,全片長180分鍾,但迫於當時外界的幹預,導致被刪減了50分鍾才敢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