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 各自援兵(上)(2 / 2)

可是李樂又是如何做考慮的?

胡才部已經與漢軍接戰並糾纏在一起,胡才已經失去選擇戰或者不戰的主動權。現在胡才所部的生死已寄托在韓暹與李樂的選擇上,雙方是否依約出兵接戰,直接決定著胡才部的命運。

實力最為雄渾,並主動向漢軍邀戰的韓暹威望、影響力僅次於張舉、郭泰。李樂違約也就罷了,如果韓暹違約坐看胡才部覆滅,那麼會對韓暹的威望產生毀滅性的打擊。

哪怕出於大局考慮,韓暹也要做出必要的犧牲。犧牲一支部隊牽製漢軍,並向胡才部做表示,免得將士寒心。

韓暹再次派人督促李樂出兵之際,也派出一前一後兩營兵力沿著西嶺北側移動,始終與魏越本隊保持四五裏的間距。

魏越本陣三千騎卻有馬匹一萬一千出頭,拉輜重的車輛也有五百出頭。

行軍陣列南麵上風口視野清晰並無陣列行進踩踏出來的揚塵,百餘騎護衛,肥遺龍戰旗下,魏越看著東邊跟進的韓暹部不由咧嘴露笑,馬鞭斜指跟進的韓暹部軍隊對左右道:“韓暹右翼不過萬餘人,今其六七成兵力隨我而動,大部主力緩行似龜不做邀戰之態,可見其勢窮矣!”

“以我軍之迅捷,若調轉殺向韓暹右翼,千騎席卷而去足以鑿穿其單薄右翼,再與另兩千騎兩相夾擊,其陣勢必然動搖、潰散、糜爛。”

說著嗬嗬做笑搖搖頭,可惜這麼打折損很大,重裝騎兵訓練不容易。馬匹遴選、裝備技術、人員訓練都是高成本的,尤其是平時訓練、維護部隊的成本也很大。

現在他手裏的重裝騎兵是漢軍曆戰老兵中的精華,吃了那麼多的朝廷資源才養出來這麼僅有的一支重裝騎兵部隊。這支部隊現在擴編不缺戰馬和裝備,缺的是經驗豐富的老兵以及足夠的財富。

這種老兵是很難培養的,等雒都政變後這種老兵幾乎是很難再生的,損耗三五百騎能擊潰韓暹的陣列,可怎麼算魏越都覺得自己吃虧。這支重裝騎兵,應該當尖刀來使用,應該用在更重要的時刻。

魏越的行軍方陣連他自己都不清楚,跟唐軍的4x4野戰行軍隊列十分神似,唯一的差別就是沒有步兵陣列。但依舊是魚鱗陣行軍,遇敵戰兵向外列陣,輔兵、輜重居中,在各隊位置變動最小,花費時間最短的情況下布置成‘回’字方陣。

唐軍的行軍方陣直接解決了草原行軍、平原遭遇戰時可能出現的伏擊、突擊問題,保證了軍隊時刻能以正常的狀態去接戰。

漢軍多有行軍遇襲進而全軍覆沒的記錄,可唐軍有多少這方麵的記錄?

唐軍行軍方陣是一種簡單的數學應用,也是建立在軍隊高素質基礎上的。府兵製度完蛋,藩鎮兵失控軍閥化後,敵人也從遊牧胡虜、吐蕃變成其他軍閥後,這種高要求的行軍方陣也就沒了生存基礎。

純粹是魏越在軍隊綜合素質提高後,在數學理論下對軍隊的一次優化而已,而目前這種幾千人的行軍方陣對付白波軍還真沒多少用處,真正的用處是塞外與胡虜決戰時步騎混編大軍團行軍。

而這場韓暹推動,卻成為轉折點之一的李樂,此時此刻於陣前徘徊,至今猶豫未決。

胡才部即將陷入苦戰,李樂部屬紛紛請戰群情激蕩,讓李樂十分為難,解釋道:“此戰之初,我軍便敗了。今隻依憑我河東無力與魏揚祖抗衡,河內諸軍不來,能持守勢不失,本就不易,更何談擊敗魏揚祖?”

環視諸人,這些人大多數都是在漢軍中服役過,李樂理直氣壯的詢問:“論器械、操練,我河東之軍如何與魏揚祖麾下久戰叟兵相比?再論兵法計略,當世之人又有幾人能與魏揚祖並論?”

“何況,韓暹鼓動胡才進擊隘口,而其本部緊鄰魏揚祖,卻坐視魏揚祖向東逼來……如此友軍,難道爾等欲效仿胡才所部?”

呼出一口氣,李樂眯眼,神情陰鬱懷恨:“自開戰之初,我軍便有層層阻擊拖延魏揚祖兵鋒之策。而後相持於此,為大渠帥攻掠河內與黑山聯合爭取時間。大渠帥處尚無一戰擊敗魏揚祖之心,更弗論我等。”

“可恨呐……”

若不是張舉執意要布局伏殺魏越以及拿出可能逼反魏越這麼大的一個誘餌,白波軍主力怎麼可能會白白耽誤那麼寶貴的時間!

黑山軍三路出擊,張燕、楊鳳分別向河內、上黨進軍,為的就是與白波軍打出夾擊效果,讓漢軍無法頭尾兼顧。分割漢軍後,白波、黑山兩軍就能憑借兵力優勢迅速分別予以擊破,占據河內便能形成直攻雒陽的態勢,足以徹底改變天下格局。

結果白波軍主力沒能按期進擊河內,去佯攻上黨拖延並州軍的楊鳳被丁原打殘很幹脆的招安成了黑山校尉;張燕則被河內太守朱儁大敗,另一邊的於毒進攻中原失利,導致黑山軍分崩離析紛紛請降。

沒了黑山軍,白波軍豈能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