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 進取有餘守成不足(1 / 2)

數日後,確認張舉及其主力已攻入河內後,魏越才開始執行分兵,先將鞠義部三千騎放出去。不管鞠義怎麼打,隻要魏越率軍與河東白波軍作戰時沒有來自河內方麵的騷擾,那就是功勞。

要騎軍不要步兵,顯然鞠義準備主動搞事情來證明自己,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

去除鞠義部三千騎,黃蓋部虎步營三千餘重裝步兵外,沒有其他兵力補充的魏越手頭兵力隻剩下了八千騎。這股兵力野戰時除了要顧慮張舉部外,沒必要再怕河東的白波軍。

魏越並沒有充裕的時間去聞喜設伏襲擊北上的白波軍胡才部,畢竟張舉瘋狂截殺信使,魏越確認河內軍情後,胡才部先頭部隊已經經過聞喜。

聞喜東西兩麵俱為山嶺,是安邑通往絳邑、臨汾的主要道路所在,非常適合在兩翼設伏、阻擊。這也是魏越自臨汾進兵絳邑,卻不敢大規模分兵的主要原因所在。

一場戰前會議不出意外的舉行,針對於北上的胡才部,諸人分別發表意見。

會議中黃蓋垂頭不語,與胡才部的戰鬥是魏越這邊要考慮的,黃蓋的主要任務是拖住絳邑守軍李樂部,並擇機偷城或許諾招降這部賊軍。畢竟河東被徹底打爛了,需要人口重新建設。

軍中校尉司馬敘、薑武、劉渾以及黃蓋先後發言表態,魏越的部曲將領如典韋、成廉、宋武三人則領牙門將之職,還有一票職位更高的偏將、裨將。不過河朔軍改製後,除了寥寥幾個校尉有直屬兵力外,其他軍隊都是曲將統領,魏越不下達命令,軍中的偏將、裨將都是光杆,除自家部曲外無兵可用。

故而偏將、裨將職能偏向於參謀,列席會議的諸多曲將則靜默聆聽也沒有急於表現而發言的。

新來的偏將夏牟則提了一個讓魏越感興趣的戰術設想,失去聞喜設伏襲擊這個戰術優勢後,不如主力後撤埋伏,其後虎步營大營留守的雜兵一同收拾營壘沿著官道向臨汾撤退,吸引胡才部來攻,以便於主力發動出其不意的突襲。

地圖上,臨汾、絳邑、聞喜三座城池都修建在平原上,然而臨汾南麵有山,南邊的聞喜是東西兩麵有山,絳邑可以是東、南。在這三座縣城之間有一座三岔口,正在這裏地勢相對平緩又有十分適合騎兵埋伏、衝鋒的坡度。

夏牟的戰術實施起來有難度,卻有一個十分大的優勢,那就是若張舉在胡才部留下什麼專門對付魏越的手段,魏越所部也能迅速撤往臨汾固守。

在正確的地方打正確的敵人,就是戰術。

打絳邑李樂部有太多不必要的折損,目前能打、該優先消滅的就是胡才部。所以敵人選擇上沒問題,問題就在於選址。

無法在聞喜設伏,餘下能打的地方無非在三岔口南端立陣與胡才部決戰,再要麼在三岔口進行本部、胡才部、李樂部決戰,再要麼選擇難度更大的地方,在絳邑城前進行大決戰。

可放棄三岔口,會讓胡才部順利與絳邑守軍合流,若到時候固守不動,豈不是白白壞了戰機?

魏越心動這個蓄力重擊的戰術,可顧慮很大,問:“若胡才部畏戰,以固守絳邑為要,我軍又該如何?”

夏牟聞言,絡腮胡子中一張嘴咧開露出白牙:“如此也好,正方便魏侯進襲安邑。”

魏越聞言看著地圖,伸手在三岔口、臨汾、絳邑、聞喜之間做比劃,緩緩道:“算路程,賊軍先鋒今夜會在這……明日再行三十裏約在此處,此為何地?”

白波軍也給與了魏越足夠的尊重,行軍非常謹慎,正常行軍一日五十裏,白波軍則是一日二十裏,一日三十裏交替,以保持足夠的體力,以及保證有充裕的時間修建出穩固的營壘。

順魏越所指,熟悉河東地理的一名軍吏道:“裴柏村,乃聞喜裴氏族裔所聚而成,修有塢堡抗賊,今駐有一屯哨騎。”

地圖上沒必要標注這座河東裴氏起源的村落,地圖內容簡略,一郡地圖最少也得要兩三個熟知地理的人才能解讀完全。

裴柏村,正好位於三岔口南端,是堵住胡才部北上增援絳邑的最佳地點。

如果兵力充足,魏越完全可以分兵據守,以主力強攻絳邑。

握了握拳,魏越稍稍考慮後道,說著右手緩緩舉起:“今夜各部各曲依序後撤,撤至隘口北五裏處修整,此處距離裴柏村多少?”

此前答話的軍吏毫不思索道:“正好十五裏。”

此處隘口是先秦古隘口,是橋接北邊臨汾盆地與南邊運城盆地的關鍵要地。

魏越得聞緩緩點頭,這處古隘口已得到了他的增固,目前紮有一座小寨一曲兵馬:“那各部依計而行,虎步營及雜役留守大營不動。”

“諾。”

黃蓋當先應諾,一眾軍官同時起身行禮離去做準備,夏牟卻去而複返,見魏越與桓典要商議什麼,還是自顧自開口請戰:“魏侯,末將願率敢死之士千餘潛匿於西嶺溝中,待賊軍主力屯駐隘口後,繞擊其後以亂其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