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似魏越、黃琬,將朝野眼中隨時要爆炸的五千輕兵一口吞到了肚子裏。這五千輕兵才是黃琬、魏越的最大收獲,這五千人是從三萬多降軍中選拔出來的精銳,選拔時魏越連這五千人的主意都不敢打。
結果因為各種偏視和誤解,朝野各處都擔心跟這五千輕兵產生聯係,紛紛躲避。幾乎跟酸棗降軍一樣,多少人眼巴巴盯著,可就是不敢伸手,擔心伸手時酸棗降軍炸窩,將他們炸的粉身碎骨。
朝野人物避之不及,沒人要的五千輕兵就十分順利的落入了黃琬、魏越手中。消化這五千人需要數年的時間,這段時間裏,不論黃琬,還是魏越所求的就安穩,不願再招惹事端。如陽曲那六千降軍,魏越是真不想要,才開出三千人的獅子口,就是拒絕丁原的提議。
要瓜分降軍到其他地方瓜分去,別把人拉到陽曲來瓜分;既然拉到陽曲要借魏氏的名頭來喝血,那就留下一半的人口。根本不需要考慮結果,就憑刺史部難看的吃相,丁原會放棄那麼多的人口給魏越?丁原有魄力放棄,可他身不由己,他已經被他征辟的並州豪強子弟給架空了,這就是他寒門出身、孤身去並州上任的弊端所在。
或許丁原都沒意識到自己被架空了,還沉浸在自己發掘英才,伯樂與千裏馬的美夢中。
所以刺史部自然不會相讓,隻能去其他縣瓜分人口,那陽曲也就隻能得到計劃中的兩千人口。
其中郭氏要吃雁門郡擠出來的那一部兩千人,那陽曲的這兩千人最好別伸手,沒有刺史部、郭氏幹涉的兩千人口,將由魏氏持刀分配,最大的一塊歸魏氏,其他得了好處的陽曲豪強、寒門自然要惦記魏氏的好處,而不是刺史部、郭氏的好處。
比起丁原提及的計劃,一拍兩散後,算起來魏氏也怎麼也沒有虧欠的地方。也可以認定,呂布、張楊來說服魏越,就是一種欺詐行為!
黃琬關心魏越宗族發展是必須的,黃氏發展起來後有一個人才斷層期,這個斷層期要靠魏越來填充。魏氏一族若不景氣拖累魏越,那黃琬不介意親自出手幫女兒整治一下公家。
魏氏有魏越已經可以了,不需要一個自作主張一味擴張的家主;黃琬是反對魏氏一族大麵積擴張的,魏氏要擴張,應該在魏越的手中擴張,起碼魏越手裏擴張時留下的隱患小。
魏越敘述下,黃琬覺得自己應該找機會與魏真見見麵。魏家現在最重要的就是穩定,不要拖累魏越,他需要魏真放下擴張的腳步,給魏越守好家底。否則稍不注意,就會被人算計。
起碼對陰謀來說,自己與魏越更拿手一些。
聽完魏越對呂布做出的很高評價後,黃琬稍稍分析後道:“這呂奉先器量不足,遠不及揚祖宏大。且桀驁自專,雖有大才卻不識大勢,早晚彼自食其果。”
從財力、人力、人脈來說,魏越已經深深的朝前超前太多,作為魏越最親近的人,呂布應該團結在魏越身邊努力奔走。
這才是世家大族之所以強盛不衰的原因所在,在於資源優化,在於團結;可呂布竟然不死心,還跟著丁原那麼個粗鄙武夫自以為是的上串下跳,簡直不知該如何形容這種人。
是武人的驕傲,還是目光短淺?又或者是鐵了心要自強不息?
從現在呂布的態度上,魏越已經理解了為什麼呂布說殺丁原就殺丁原,說殺董卓就殺董卓,或許他日事有不順到了某種特定氛圍下,自己也會被他殺死?那麼原來的曆史上,自己有沒有被呂布殺死?
其實到了現在,魏越才開始真正改變曆史:將不存在的西路軍召集起來。
若成功的話,這是完全可以改變漢末軍事格局的一步大棋;說的離奇了,公孫瓚、劉備出自北路軍,孫堅出自右路軍,曹操出自左路軍,而真正繼承北路軍集團的人是袁紹,右路軍則被袁術收編,隻有左路軍與曹操的關係沒有大的變動,始終維持在中原這個基本盤裏。
自己與黃琬撬動曆史宿命,推出來的西路軍若能長存下去,必然會成為今後極大的助力。
而西路軍能不能正式成軍,還要看張舉、丘力居等人是否有足夠的誠意。若這些人真準備來孟津大營後起兵響應西涼叛軍……那一切都就玩完了,魏越是真準備在匈奴騎士護衛下跑到塞外避難。
魏越怕,黃琬也怕。
張舉這些人再有五天時間就能抵達孟津大營,黃琬準備讓魏越去犒賞、撫慰一下軍心,最好試探一下張舉等人的心思,以便於黃琬開出新的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