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鼓勵資本進入文化產業領域
當期,在世界文化產業格局中,我國地位非常尷尬,傳統的文化強國、文化輸出口在美、韓、日的文化產品的衝擊下變的束手無力。我國的經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對文化產業的投入還較少,這也是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緩慢的原因之一。
在建國初期,由於我國絕大部分的人還沒解決溫飽問題,我們發展的中心是經濟,對文化產業的重視不夠投入也不夠,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我國應注重文化產業的投入,不單能促進文化產業額發展,還能創造更多的文化產業,提高人們的文化品位。政府應允許並鼓勵企業、社會團體、個人資本進入文化產業,必要的情況下可進行政策傾斜,減低文化企業融資的難度。
此外,資本在文化產業市場的自由流通,還能加速文化產業的成熟,企業為了吸引更多的資金投入,一定會提高管理水平、財務透明度,這樣將進一步釋放企業的發展潛能,激發文化產業發展活力。值得注意的是應避免文化產業的投資過熱,政府應加以引導,利用市場機製調節資金的流入,注重產業的布局和結構的構建,避免盲目建設、重複建設,避免惡性競爭,最終形成一個國有企業、股份製企業、民營企業互為補充、共同發展的現代文化產業體係,加闊文化產業的規模化、產業化發展。
4.推進文化科技創新
隨著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的發展,互聯網催生了一個又一個的經濟神話,這是傳統經濟模式無法涵蓋和歸納的。在一片繁榮的數字經濟、網絡經濟中,出現了數字文化和網絡文化,使得文化產業的形態更加的多樣,是中國文化產業跨越式發展的契機。在信息化時代,動漫、數字出版、新媒體、文化創意、3D技術、遊戲等新興文化產業興起,文化和科技進一步融合,科技的進步支撐著網絡遊戲、動漫、網絡文學等新興文化產業的發展,數字化生產的效率、網絡化傳播的速度是傳統文化產業無法現象。
無論是在文化產品生產中還是傳播中,我們都應加強先進技術、高新技術的應用,盡快擺脫傳統文化產業“小作坊”式的生產模式,提高文化產品的科技含量,提高文化產業的科技水平,加快文化產業的現代化發展、全球化布局。
數字電視、數碼電影以及電子出版、數字娛樂等先進文化產業群目前已經形成主流,傳統文化產業在市場文化產業結構中的比重也會逐漸降低,從而提高數字化產業的市場占有率。目前各種“數字標準”市場競爭逐漸經曆,誰擁有市場數字標準,誰也就有可能會擁有我國數字文化產業。我國文化產業發展中的硬件競爭已經逐漸轉向更能夠決定生存以及發展命運的芯片及標準之爭。因此在未來競爭環境下一定要加強文化產業和文化電子商務的發展。
此外,還應加強知識產權的保護,保護小的文化科技企業的創新成功,鼓勵原創保護原創,注重對我國傳統優秀文化的借鑒,加強文化傳播方式的創新,形成一種有創意、創造、創新的文化產品研發氛圍,創建一個由創作、生產、傳播、改進等一條龍文化產業鏈,發展新型文化業態,擴大我國文化產品的在國際市場上的占有率和影響力。
5.結語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由於受到計劃體製的影響,我國的文化產業事業處於半停滯狀態,發展緩慢,遠遠落後全球整體的文化產業進程。長時間的意識形態鬥爭,加速了我國傳統文化的消亡,在世界格局中分量越來越輕。我國作為一個傳統的文化大國,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也應注重文化產業的建設,隻有這樣才有可能恢複我國的文化大國地位,進一步提升世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