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方明的搖滾精神

精英人物

作者:李小光

中學時代的我們生活閉塞,除了港台歌曲幾乎沒有接觸過國外流行音樂,對於搖滾樂這一西方音樂形式更是無從談起,我們的搖滾啟蒙是由國內搖滾樂開始的。還記得20世紀90年代初在電台廣播中初次聽到那首《無地自容》時的震撼,歌曲原來還可以是這樣的,歌手還可以這樣唱。崔健、唐朝、黑豹、魔岩三傑這些耳熟能詳的名字是我們這代人共同的搖滾記憶,軍勾兒、牛仔褲、長發是那時文藝男青年的標配。那時每當有搖滾新專輯出來,我就會滿大街地找三塊錢一盒的盜版卡帶買回來聽。大學時用手繪的假票混進隔壁學校大食堂,為的是聽一場搖滾樂演唱會。不過,樂隊是當地的,歌曲都是翻唱的,但我們聽得同樣熱血沸騰。

我不懂音樂,但那時對於搖滾樂是真心熱愛的,多年後再次遇到搖滾演唱會,看著眼前無數跳動的年輕身影,激動的同時,我的心髒和耳膜卻不能承受了。搖滾樂逐漸遠離了我們,卻以繪畫的形式停留在了方明的畫筆中。方明熱愛搖滾,並用擅長的方式充分表達了他的這份熱愛。不過,我始終覺得方明的搖滾繪畫展現的不隻是簡單的熱愛,而是暗合了“搖滾是堅持和堅定不移!(黃燎原語)”的搖滾精神。

方明不善言辭,但做事堅定,認準的事情就要走下去。大學期間他提議和我一起辦個作品展,我生性散漫,也根本拿不出太多滿意的作品,知難而退了。方明自己堅持了下來,並拿出了數量可觀的作品,辦了自己的第一個個展。這在我們當時同學中是很少見的。而對於搖滾題材的表現,方明這一畫就是十幾年。

印象當中方明是從本科畢業創作時開始畫搖滾的,是很大的一組四聯畫。畫的是唐朝樂隊演出的場麵,每聯畫一個樂手激情的表演。畫麵色彩強烈,肌理厚重,視覺效果很是強烈。方明比我低一屆,他畢業展時我已離校,所以沒有看到這組作品在畢業展時的效果,不過據說反響很好,在他們那屆是很突出的。我能感覺到本科時期的畢業創作給了方明很大的信心,記得那時他和我談起畢業展覽現場情況時激動地說,“還是要畫大畫,要有視覺衝擊力”。

我曾經不止一次地問過他,還要繼續畫搖滾嗎?畫了這麼多年不覺得煩嗎?他總是一笑。看似執拗,其實是他對於繪畫藝術清醒的認識。繪畫語言的建立對於畫家來說是極其重要的事情,方明的清醒之處在於,看似這十幾年偏執於搖滾這一單一題材的表現,其實是拋棄了題材內容對於繪畫本體語言的幹擾,能夠靜下心來不斷試驗反複嚐試,從而建立起屬於他個人的語言體係。

我覺得方明的作品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由本科畢業創作開始的那幾年,延續著青春熱血的張揚。畢業創作對他影響很大,他往往喜歡運用純度很高的顏色和誇張的筆觸,追求視覺的衝擊力和爆炸感的搖滾氣氛塑造。第二個階段是在清華美院讀研時期,作品逐漸褪去了青春的躁動,對繪畫本體語言做了新的嚐試。畫麵有意削弱了色彩,強化了黑與白,融入了中國傳統水墨的意蘊。將關注點由具體的物象形轉移到畫麵整體的結構氛圍的把握當中。豐富的筆痕肌理和細微的筆法變化取代了以狀物為目的的細節描繪。畫麵呈現出一種更加純粹和沉靜的氣息。第三個階段是“94香港紅紀演唱會係列”。在這81幅作品中,方明更加自信從容,褪去了“如何畫”的困擾,不是張揚的將油畫語言隱藏在演唱會一個個經典的畫麵之後,似乎更多的是想通過視頻截圖般的畫麵,直接呈現那一場令無數搖滾迷懷念的經典演出。

今年是94“搖滾中國樂勢力”香港紅紀演唱會二十周年,方明用自己的方式表達了對中國搖滾輝煌一頁的紀念。在這組曆時三年多的創作中似乎有些苦行僧修煉的意味,在這過程中肯定有過感到單調乏味的時刻,沒有強大的意誌力肯定是無法完成的。81幅作品“九九歸一”,我把它們看作是方明創作的一個階段總結,同時也是下一個階段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