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蹲在加熱立方體旁邊,把它的傳導力扭至最大值。六個陶瓷麵中,有五個開始發光。“到了萬不得已的時候,我會和你一起披的。”我說著,又把燈光掃過擋住前路的冰牆,然後說道,“現在回答你的問題,我猜咱們是在天龍星七號。我在沼澤那會兒,曾有些挺有錢的……也挺強壯的……客戶到過那個星球狩獵北極幻靈。”
“我也這麼想。”貝提克說。他縮在發熱的提燈和加熱立方體旁,幽藍的皮膚讓他看起來像是凍壞了,比我感覺到的還要冷。微薄帳篷上麵已經結滿了霜,如金屬薄片一樣脆弱。“那顆星球的重力場高達一點七倍。”他說,“據說,隕落後,霸主在該地的環境改造工程就全麵失效,大部分區域都回到了超冰川時代。”
“超冰川?”伊妮婭重複道,“那是什麼意思?”保暖毯保持住了她的體溫,她的臉蛋稍稍變得紅潤了些。
“就是說,天龍星七號上的大氣,大部分都是固體,”機器人說,“全都凍住了。”
伊妮婭左右四顧。“我想,我記得媽媽說過這個地方,有一次辦案時,她追蹤一個人到過這裏。你們知道,她是個盧瑟斯人,很習慣一點五倍的重力,但就連她也記得,這顆星球讓人很不舒服。特提斯河竟然流經這裏,真是太不可思議了。”
貝提克再次站起身,把燈光往四下裏一掃,然後又蹲回發熱的立方體旁。在巨大的重力下,就連他那強壯的背脊也微微變駝了。
“指南書上怎麼說?”我問。
他拿出小冊子。“隻有很簡單的介紹,先生。這本書出版時,特提斯河才剛擴展到天龍星七號不久。河流位於北半球,在霸主準備環境改造的區域之外,這節河段的主要看點大概是,有可能見到北極幻靈。”
“就是你那些獵人朋友獵捕的東西?”伊妮婭問我。
我點點頭。“白色的動物,生活在地表,速度很快,相當危險。聽那些獵人說,環網時期它們幾近滅絕,但自隕落以來,數量有所恢複。它們的食物,顯然包括天龍星七號上的人類居民……幸存的那些。隻有土著們——好幾個世紀前適應本地的大流亡殖民者——在隕落後幸存了下來。他們應該還處於原始社會,獵人們說,這裏唯一能供土著民捕獵的動物隻有幻靈。土著民憎恨聖神,有傳聞說,他們殺害傳教士……還抽他們的筋做弓弦,就跟對待幻靈一樣。”
“這顆星球曆來不願順從別人的管製,霸主當局從沒有管轄過此地,”機器人說,“傳說,遠距傳輸器崩潰時,本地人相當高興。當然,那是瘟疫之前的事了。”
“瘟疫?”伊妮婭問。
“一種逆轉錄酶病毒。”我說,“大大削減了霸主人口,原來的幾億降到了不足一百萬。幸存的人中,大部分都被僅有的幾千土著民殺掉,還有少數在聖神早期被撤離。”我頓了頓,看著女孩。保暖毯優雅地披在她身上,在提燈和立方體的光芒照射下,皮膚微微發亮,看起來像是從畫裏走下來的年輕聖母。“隕落之後,原環網地區都進入了艱難時期。”
“我聽說的情況也是如此,”她幹巴巴地說,“我在海伯利安上長大的那段時間,情形還沒那麼遭。”她看看四周輕拍木筏的漆黑河水,又望望冰鍾乳,“真不知道他們為什麼特意在路途中加入幾公裏的勞什子冰窟。”
“這點是夠怪。”我說著,朝袖珍指南點點頭,“這上頭說,這段的主要景觀是可能見到北極幻靈。可那些幻靈……至少是我從那些環網獵人嘴裏聽到的……不會在冰上挖地洞,它們生活在地表。”
伊妮婭黑色的雙眼緊盯著我,她聽懂了我的意思。“那就是說,這地方其實並不是洞穴……”
“我想也是。”貝提克說著,指了指頭頂十五厘米上方的冰頂,“那個年代的環境改造運動,隻注重於某些低海拔地區,營造出適當的溫度與地麵氣壓,這樣一來,以二氧化碳和氧氣為主的大氣,就可以從凍結狀態升華為氣體。”
“他們成功了嗎?”女孩問。
“僅有幾處。”機器人回答道,他又指指周圍的黑暗,“我猜,在特提斯河的遊客會通過這一小段流域的那個年代,這片地應當是露天的。或者說,應當是在用於截存大氣、阻擋外界極為嚴酷氣候的密蔽場保護之下的‘露天’。而那些密蔽場,我想,現在都已經沒了。”
“這麼說,困住我們的,恰恰就是曾供觀光者呼吸的大氣。”我說著,望望窟頂,又低頭看著依然躺在箱子裏的等離子突擊步槍,喃喃道,“不知道有多厚……”
“很可能有幾百米,至少。”貝提克說,“縱深一千米的冰也不足為奇。我想,環境改造區域臨近北部地區,厚度差不多就這麼厚。”
“你對這兒知道得真多。”我說。
“恰恰相反,先生。”他說,“關於天龍星七號的生態、地理以及曆史方麵的知識,這已是我知道的全部了。”
“我們可以問通信誌。”我說著,朝我的背包點點頭,那裏麵放著手環。
我們三人對視了一下。“不要。”伊妮婭說。
“附議。”貝提克說。
“那等會兒再說吧。”我說道。但事實上,就在我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心裏卻想著艙外活動物品櫃裏的東西(當初真該堅持把它們帶來):具有強大加熱功能的危險環境防護服,水中呼吸裝備,哪怕是件太空服也好,我們便不至於在這寒冷的天氣裏,一個個凍得像篩糠似的。
“我正在想,要不要朝洞頂開槍,看能不能打穿,爬到外麵去,”我說,“但那樣的話,也有可能會造成塌方,反而大大減少我們逃生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