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謝瓔先聽眇姑之言,雖也動念,後來想到功行須仗自己修為,法寶隻是不得已時用作降魔脫難之助,所以本心沒有全得之念,隻是急切間想不出取那寶幢之法。頭次撞退下來,一時無計,決以毅力信心戰勝,二次又衝上前去。不料謝琳看出舍利祥光勢欲飛走,忽然舍此就彼,沒有同行。二人一上一下,差不多一同飛到,謝瓔飛近寶幢,正值謝琳震退下來。謝瓔正覺這次飛近寶光,並無阻力,隻是若遠若近,不能飛到。就在這心念微動之際,祥光忽隱,吃這雷音一震,猛想起初見佛相時情景,以及禪師“佛在眼前”之言,頓觸靈機,恍然大悟有無相因,人寶分合之妙,此寶與自己本是一體,何須強求?適才花開見佛,分明是悟境,一開始如不矜持,此寶早已到手。靈機一通,當時智慧空明,自在非常,人也仍在原地,含笑趺坐。另一麵,謝琳被雷音震退,心中一急,側顧乃姐正在含笑趺坐,也自如夢初覺,萬慮全收,快活非常。
說時遲,那時快,先後不過瞬息間事。旁坐癩姑見二女和那寶幢忽然無蹤,忙一回看,二女仍在原坐之處,麵帶微笑,雙雙入定,那玉雪雙頰上,一左一右各現出一個小酒窩,於美麗莊嚴之中,又帶出無限天真,端的儀態萬方,迥絕仙凡。乍看除卻神儀內瑩外,別無異狀。細一諦視,通身俱似有一層祥光外映。情知大功已成,寶幢已然取到,正以玄功運用,不久便可仗以施為,好生代她們欣慰。暗忖:“自己原是佛門弟子,屢世修積,宿根頗深。隻因恩師屠龍大師前在本門犯規被逐,起初因心性剛強疾惡,同門中如曉月禪師、風火道人吳元智均有嫌隙,一時負氣,羞於重歸,中間幾乎入了旁門。幸遇神尼點化,皈依佛法,如今正果將成。隻是本門長眉師祖師恩未報以前,心願未了。有一年談起自己從小便蒙教養,傳授道法,始有今日,師恩深厚,無以為報。又見眇姑在旁一言未發,便向師父力請代完心願,一任願力多麼宏大,均由自己擔承,免得延誤恩師正果。初意不過和師父一樣,由此起暗助峨眉發揚光大,多積善功,盡心盡力,不避艱險而已。哪知師父心意,竟是要令自己代她複歸峨眉一二甲子,俟積完當年拜師時所許三千善功,才算了願。當時說過便罷,師父一直十多年不曾再提。心料師父看出自己有了悔意,不肯勉強。因話已出口,並蒙師父獎勉,意甚欣慰,不應後悔,辜負恩師。平日想起便覺內愧,幾次想要請命,俱以心中不舍離開師門,沒有出口。後來峨眉已然開府,師父仍未提說,心還在想雙方無異一家,不重拜師也是一樣,如隻暗中宣力,最合心意。哪知到了眾弟子行禮授法之時,師父忽然舊事重提,自然說不上不算來。仙佛兩家雖然殊途同歸,一則自己過去生中已然皈依,今生又是自幼便投佛門,修為頗有根底,向往尤切;二則本門前輩劍仙中,如白雲、元元、餐霞以及苦行師伯等十二三位師長,幾有一半是佛門中人。自己也隻開府行禮時換了一次裝束。今見謝家姊妹三年之別,如此精進,佛法高深,果然另一境界。不知將來自己功行圓滿以後,是否還能重換初服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