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蟬又問阿童以前經過,才知阿童前生也是旁門中散仙有名人物,與枯竹老人同時,還是紅發老祖師執前輩。彼時枯竹老人時常神遊轉世,遊戲人間,行道濟世。這一世轉生在一個苗民家中,滿頭紅發,相貌醜惡。彼時紅發老祖已然修為多年,尚未創教收徒,法力也已不弱。那日二人無心相遇,紅發老祖不知他便是枯竹老人元神轉世,看出道法頗高,欲與結交,初意原本無他。不久,紅發老祖該當應劫兵解,不知對方於初見之時,便有意成全。臨危之時竟生毒念,乘對方入定之時,先將元神攝走,又在當地設下埋伏,想禁製對方元神,強占他的廬舍。誰料事成之後,對方忽然出現,自道來曆,力斥他不義之罪,索還軀殼,還要消滅他的元神報仇。紅發老祖久聞老人威名,嚇了個魂不附體,理屈力弱,不敢與抗,慌不迭突圍遁走,逃到韋八公處求救。八公力向老人求情,說:“你每次轉劫,法身多是修到年份,尋一深山古洞,在內入定,元神卻遁回山去,待不多時,又出來投生轉劫。對於以前洞中存放入定的法身,就此封閉在內,有似埋葬,極少複體再用。反正棄置,樂得看我麵上,成全後進。”老人先說紅發老祖不應如此狠毒賣友,又說自己屢次轉劫留存的法身日後還有大用,非索還報仇不可。後因八公再三求說,才出了一個難題:要紅發老祖在一甲子內,把老人故鄉三峽中所有險灘一齊平去。否則到時便由八公代為處罰。一麵並由八公用法力將他元神遙禁,以便到背約食言時,將他斬首戮魂。八公見老人說得好似戲言,一口應諾,保其必能踐約,並也從旁相助。
哪知此事說來容易,做時極難。三峽上遊兩邊山崖上,住有不少法力高強的修道之士,有的邪正不投,有的不容人在門下賣弄。並且江中石礁,多是當年山骨,其堅如鋼,好些俱和小山一樣矗立水中,為數又多。昔年神禹治水,五丁開山,尚且不能去盡,何況一個旁門左道。又加上這許多阻力,事未辦成,反結了許多冤家,沒奈何隻得罷了。紅發老祖前言未踐,已使人為難。到了所限年數,又不合心存狡詐,唯恐八公將他獻與仇人,竟然先發製人,去往八公隱居的龍母洞中,暗破元神禁製。事有湊巧,八公恰是劫數將臨,不在洞中。守洞道童又無心說了兩句恐嚇的話,以為八公回來,發覺禁法已破,必不甘休。反正成仇,走時又把重要法寶和一葫蘆丹藥盜去。剛剛逃走,八公便為敵人所傷,逃回取藥,哪知藥、寶全失。一會兒敵人追上門來,終於遭了兵解。由此曆劫多生,受盡苦難,直到今世,方始歸入佛門。紅發老祖事後才知八公已早代向老人求免,隻等到期尋上門來,略加告誡,便將禁法撤去。自己恩將仇報,悔已無及。這多年來,日常想起便內疚。先還恐怕老人重又怪罪,八公轉世成道後,尋他報仇。事隔多年,並無朕兆。又聽說老人已不再履中土,雖以元神轉世,隻是一味修行,不與同道來往,永無一人知他蹤跡所在。知道此老性情,如要尋仇,早已上門,決不會曆時這麼久尚無音信,並且前已答應八公人情。於是漸漸放下心來。數百年過去,除偶然想起問心不安外,久已不以為意。實則老人和八公,於他俱有夙孽,數該如此。這次如非要收五雲桃花瘴,並助方、元二人歸到峨眉門下,也不會管他閑事。隻因老人受了妙一真人之托,出山太急,不及轉世,又以多年修煉從無間斷,便把昔日埋藏的法身,擇一複體,以備元神日常歸宿。但那法身修煉年歲有限,功候不濟,附以應敵,不能大顯神通。隻那日收五雲桃花瘴,是以肉身行事,餘者均以神行。於是,把那肉身入定,交由阿童護法,就便歸時快聚,詳述前因,並把昔年代為收藏的兩件法寶交還,告以機宜,令其依言行事。
阿童說完前情,齊靈雲便取出妙一真人一封柬帖。大意是說,鄧八姑、陸蓉波、廉紅藥三人苗疆之行,本不應往,事前已有訓示,隻鄧八姑一人能夠遵守。蓉波、紅藥雖以尋覓洞府,無心相值,並非接到信火傳聲,故違師命,終是有失謹慎。紅藥用媖姆所賜修羅刀連誅妖人,已樹強敵,可速歸就八姑,速覓洞府修煉,以便到時應付。修道人穴居野外,何地皆可棲身,勿得在外逗留,致惹殺身之患。餘英男欲隨英瓊同修,並非不可,但她本身尚有要事未了,須在幻波池別府開建以後。餘人所領道書、柬帖,各有使命,應即照辦。方、元二人,暫時可隨靈雲等三人一路修積外功,日後回山,再行拜師之禮。
眾人望空拜命起立。除易、李、癩姑三人,以及金、石、甄、易六小弟兄,奉命一年以內可以便宜行事,隨意所之外,阿童仍和金、石六人一起。秦寒萼、李文衎、向芳淑三人,因受化血神刀之傷,必須覓地靜養。易、李、金、石等十人,又商量乘此無事,正好去往陷空島求取萬年續斷,早使三人複原,並備異日應急之用,就便還可觀玩北極海底奇景,但行止未決。餘人互相略微敘闊,便即相繼別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