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穆道:“可見夫妻情長。韓仙子和乙道兄反目多年,以前宛如仇敵,今方和好了旬日,一聞有難,便以元神趕來相助。這位嫂夫人雖然法體未複,當年法力仍在,更多異寶。對頭何人,竟敢輕捋虎須,樹此一雙強敵,也可謂不知自量了。”追雲叟白穀逸道:“這也不一定。你沒聽鬥了兩天法麼?如是庸手,遇上這位女菩薩,焉有生理?駝子又那樣生氣,莫非是他舊仇人不成?不然,她是來救夫報仇的,無故怎會和人如此惡鬥?齊道友正運玄機推算,可知這對頭底細麼?”妙一真人道:“當然沒有別人,難怪他夫婦憤恨,這類喪心昧良、棄明投暗的妖邪之徒,便我們遇上,也容他不得。如非行蹤詭秘,善於潛行遁跡,早為我們誅戮了。他必是見韓仙子元神雲遊,妄思加害,沒想到對方如此神通。這一勾起前仇,必無幸理。乙道兄知他詭詐,想假手我門下弟子去誘他出現,正商量日後何處相見呢。”
說罷,又聽一聲雷震,又有門人入報:“銅椰靈木全已重生。乙真人正和諸位小道友談那鬥法放火之事,不肯歸座。”天癡上人大喜,意欲親出謝迎回座。白穀逸笑道:“朱矮子說他娃娃頭,實在不差。他最喜有根骨的少年男女,一投緣,便永久扶持,此時必正有興。他那脾氣,人去也請不來,道友何苦強他呢?”天癡上人隻得中止不往。
原來一幹小同門,俱喜和乙休親近。乙休也最喜愛他們,尤為司徒平夫妻、金蟬、石生、英瓊、英男、向芳淑以及甄、易弟兄為最,嶽雯是弈友更不必說,這次眾門人聞他有難,個個關心。見時,當著師長,不便請問,悶在心裏。乙休自然看出,臨時又想起一事,特借醫治靈木之便走出,往前洞去尋金、石、甄、易等六小弟兄。別的幾個和乙休最熟的門人,也相繼追了出去。除嶽雯沉穩不語外,七嘴八舌,紛問遇險之事。乙休還未及答,韓仙子忽然飛來,說在岷山,聞人說起被陷之事,匆匆一算,果然不差,忙帶法寶趕來救援。中途遇見宿仇,仗著他有兩個左道中能手,欺韓仙子元神出遊,合力夾攻。韓仙子和那仇人苦鬥了兩日一夜,方得獲勝,重往前趕。初意丈夫法力尚且失陷,天癡陣法定必厲害。易周兩老夫妻同仇敵愾,可約相助,便道前往邀約。見麵才知丈夫已然轉禍為福,此時眾仙大功告成,正在慶賀。因憤仇人可惡,自己不暇報複,趕往銅椰島告知,隨助乙休將所斷銅椰全數淩空扶起。由乙休率眾峨眉門人在接口處安上靈丹,行法重生。自己別去。
乙休隨談起遇險經過,眾人才知天癡上人那日在白犀潭敗走,又入埋伏,幸仗小神僧阿童用白眉禪師所授佛法相助,天癡上人師徒方得脫身回去。本就怒火填胸,歸途路過玄龜殿,忽想起此次吃人大虧,事情全由易周家教不嚴,任憑兩個素無經曆、不知輕重的孫兒在外麵仗恃家傳法寶,行凶惹事傷人而起。當時勾動舊恨,登門問罪,要易周當著他重責易鼎、易震,否則便大鬧一場,拿他來泄憤。
當初雙方原有深交,同是海外散仙,兩島相隔又近。天癡上人有些剛愎自恃,人卻正直。未走火入魔以前,兩老雖曾互相訪晤,彼時天癡上人初曆銅椰,不過百年,不知易周得道比他年久,合家老幼,法力道行,個個高強。見他神仙眷屬,乃子易晟已修仙業,仍有家室之好,易周人又謙和,看不出深淺,未免稍存輕視,辭色矜誇。兩三次往還之後,易周見他雖是端人,終嫌驕傲,又看出他不久即有劫難,便以朋友情分,微言諷誡,本心還想助他。天癡上人偏是自大,不特未領好意,話不投機,反倒拂袖而去。易周越覺此人乖謬,氣味不投,由此不再與他交往。
天癡上人又不久走火身僵,幸仗法力高強,僅以身免。想起易周先天易數,果然高明,但既有朋友情分,那日便應詳言趨避,不應出語譏諷,引己誤會。遭難時,如來相助,也可幸免。自己並非左道妖邪,便外人無心相值,也必念對方修為不易,全力相援,斷無坐觀成敗之理。如何明知就裏,置之不問?心中也是忌恨。那日易氏弟兄誤傷靈木,必欲懲處,便由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