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慧凝聚大力量
封麵人物
作者:雷小毅 劉亞軍
編者按:打開江西衛視,我們經常會看到一張穩重而帥氣的麵孔,他渾厚洪亮的聲音已經傳遍祖國的千家萬戶。他是吃過大苦、經曆過挫折的人,從高考落榜而後轉做廚師。然而,他不屈從命運的安排,暗暗積蓄著向上的力量,期待有朝一日能改變自己的命運。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在不經意間走進電視,考入北京廣播學院,並成為江西廣播電視台新聞節目主持人。他那張富有朝氣的臉和沉穩厚重的聲音,每天和江西最重大的新聞一同出現在電視畫麵上,成了江西的“省臉”。他就是翟量,2012年中國播音主持“金話筒獎”播音員主持人獎獲得者。他用自己創造的神話證明了一條樸素的真理——成功永遠隻垂青那些有準備、有恒心、有毅力的人。他的成功之路告訴我們:人的一生需要一種力量,一個信念。隻要把生活的悲苦和對命運的不滿化作向上的力量和信念,就一定能夠成功。近期,本刊記者有幸采訪了翟量,讓我們一同關注這位優秀主持人的勵誌人生。
翟量,男,1973年4月出生,中共黨員,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碩士,江西廣播電視台電視新聞中心播音科科長,《江西新聞聯播》節目主播,主任播音員職稱,國家級普通話測試員。從業十七年,2010年獲得中國廣播電視播音主持金話筒獎電視播音作品金話筒獎提名, 2012年獲得中國廣播電視播音主持最高榮譽金話筒獎電視播音員主持人獎。十餘次獲得省部級獎勵,2005年入選江西省宣傳文化係統優秀人才工程培養對象,2009年入選江西省省直文藝新聞優秀年輕人才,擔任江西省廣播電視播音主持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廣播電視學會播音主持委員會常務理事,2010年擔任中國廣播電視協會播音主持藝術委員會副會長。
本刊記者(以下簡稱“記者”):翟量老師,您好!首先祝賀您摘得2012年度“金話筒獎”,能給我們談一談您獲獎的感受嗎?您覺得獲得此獎對您以後的工作有什麼激勵和促進呢?
翟量:首先非常感謝貴刊的祝賀和關注,大家都知道,金話筒獎是中國廣播電視播音主持的最高獎,對於播音主持從業人員來說不僅僅是個榮譽,更是一種責任。這是金話筒獎一種獨特的魅力,因為它既是傳承著老一輩的優良傳統、也賦予了傳播者在這個時代的奉獻和擔當精神。
雖然頒獎典禮上是那樣的熱鬧、隆重,但是我更願意做這樣的思考:去光環化、更加職業、更加精準、更加穩定、更加有效的傳播(新聞傳播)以及帶好隊伍(本人是新聞中心播音科科長),以適應不斷發展的傳媒事業。頒獎晚會結束後,我曾在微博上說:我想起了入校時,北京廣播學院小禮堂櫥窗裏的一句話:這裏是終點,也是起點。一切重新開始,榮譽屬於昨天。把榮譽和成功都一起留在昨天,傷感和鬱悶也一樣留在昨天,今天是新的開始。
記者:據說您做新聞主播之前是一名優秀廚師,拿到了國家三級廚師證書。但是您事業穩步上升的同時你卻放棄了廚師行業,而選擇了傳媒行業,那麼是什麼樣的一種力量讓您毅然走上播音主持道路的,這其中您有什麼難忘的經曆呢?
翟量:這是我的個人經曆,我是在江西的鋼鐵企業裏長大的,高中畢業後就直接在鋼廠裏就業了,第一份工作就是在做廚師,這個職業給了我很多曆練和感受,比如說:剛步入社會的艱辛、對於職業的尊重,對於前輩的尊重等等。直到現在我經常回去看望當年的同事,還稱呼當年手把手教我的廚師為“師父”。後來一個偶然的機會,鋼廠電視台招播音員,因為自己的普通話在當地算不錯的,也就誤打誤撞地考上了,此後才知道播音主持是一門學科,帶著對知識的渴望,通過努力終於夢圓北京廣播學院播音係。畢業後就一直在江西電視台工作至今。
要說人生的跳槽經曆,我可能就是那麼一回,在江西電視台工作期間,也有很多機會跳出去,到發達地區工作,但是正是有著這些經曆,我認為作為新聞主播,還是要能耐得住,有堅守,甚至有著忠誠度。頻繁的更換地域和崗位實際上不利於一個播音員主持人的成長。現在很多台把播音主持從業人員當做品牌打造,品牌的塑造是要時間積累的。有著不同的職業經曆,甚至反差特別大,我覺得是個好事兒,特別是曾經做過廚師,我總是和朋友們說:“很生活!”閑暇時候,特別願意自己下廚,做幾個好菜,三五朋友聚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