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緣——我的父親母親(1 / 1)

父親一生鍾愛母親。母親鍾愛父親一生。

母親去世已經多年,父親現在也老了。

命書上說,父親和母親有一生緣,事實上他倆隻有半生緣,甚至更少。

父親少年喪母,又兄妹六個排行第一,不說也知道自然吃過很多苦;母親婆家家境貧寒,外祖母是小腳,外祖父嗜好煙酒,兄弟姐妹一大幫,她吃的苦自然不說也知道。

父親現年六十多歲,記性已減當年,但是回憶起母親,父親卻瑣屑之事仍舊記憶猶新,父親說母親的容顏永遠定格在四十多歲,很多年後回憶起來,父親想我母親還是當年那樣年輕,甚至有時嘮嘮叨叨的給我講起他們當年。

父親說母親很美麗。父親不用漂亮來形容母親,而用美麗,如此抒情。父親讀書很少,在他看來,人漂亮便是徒有外表,內心卻沒有用上。而母親是美麗的,父親說,母親不僅相貌經的看,心腸也很好,這便不是漂亮,而是美麗了。

在我的記憶裏,母親對父親幾乎沒有什麼評價,隻是默默地和父親過生活,再苦再累也沒有任何抱怨。母親這個未曾讀過書或者上過城市的女子,在離世的最後幾個字竟是以城市人的對白對父親說“這一輩子,跟你我也沒有什麼遺憾的。”,就這樣母親以悲劇式的結局而終別。母親是深愛著父親的。父親回憶起母親的種種好,總是難以忘懷。

父親和母親是經人介紹相親結未連理的。父親回憶起結婚當年,父親很窮,母親多病,但是父親和母親很好,兩人日夜操勞,終於建了兩間土房,這就是我記憶裏回憶最多的老屋。九七年,家裏漲大水,老屋倒塌了,那所有的見證都被洗刷一空。

母親不抱怨父親清貧,靠對美好生活的執著,支持父親撐起一個大家族的大梁。結婚四年之後,我大哥出生,生活開始有了新的亮點。據伯母回憶,母親待我大哥很好,但是初為人母,又沒有婆婆教如何待小孩,母親吃的苦頗多,之後,大概是一年瘦了許多。

又過四年,我大姐出生。是年,由大姐女子性格,好哭難待,母親再瘦一圈。伯母回憶,父親待母親很好,經常買肉回家煮給母親吃,自己從不吃肉,或是從山抓些野味給母親補身體,途中有幾次險送生命。

這些父親從未給我提及,伯母給我講起,我也眼睛濕潤,終究不敢掉淚,怕別人說我是父親和母親的孬種。在我記憶裏,父親和母親從未在別人麵前掉淚,我掉淚自然是對他們的不尊重。

等到母親生我,已經健康了很多,所以我很聰明,是一個讀書的材料,伯母常常這麼說。我是幾個兄妹中讀書最多的一個,但並不是因為我聰明或者說喜歡讀才讀那麼多書的,隻不過,是我得到了兄妹中唯一的讀書機會罷了。

那些年是父親對母親很好是真的,是年,父親和母親已結婚十二年,相愛如初。

(凡是)一切都會好起來的,父親和母親證實了這一點。

勤勞和忍耐是父親和母親最大的生活態度。那些年母親主內,父親忙外,搭配很好,生活節約,但終究在愛的滋潤下,有滋有味的。生活再難,終究有兩個人一起麵對,一切困難也就遊刃而解。父親回憶那些日子,沒有飯菜吃,靠吃苦菜和清水度日。父親憶苦思甜,講得我啜泣梗咽。

父親有時麵帶微笑,最多也是表情淡然,往往沉溺在是和母親一起度過的那些艱辛而充滿幸福的生活回憶中。

人生的風風雨雨,父親和母親藕萍相連,母親和父親一起度過了幸福的二十年。母親走後,雖母親臨終前囑咐父親年輕可續娶,但父親終未續娶。父親老年對母親回憶頗多,想是多年對母親的思念倍加。父親給我的信中,常常說他又夢到了母親。

幸福的人會人與人相愛一輩子。

父親和母親相愛了一輩子,可惜隻有半生緣。是最為恨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