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李振軍與“當代花木蘭”郭俊卿(3 / 3)

對郭俊卿的轉業,振軍同誌是堅決反對的。他曾多次對我說:“一個戰鬥英雄,就這樣被一些‘左’的頭腦的人隨意處理了,她談戀愛,也是人之常情嘛,有人說她驕傲,她驕傲也可以教育嘛。一個典型的出現,除了宣傳,還要不斷地培養才行。”

郭俊卿轉業後,繼續保持了戰爭年代的革命精神,吃苦在前,享受在後,不計較個人得失。關心他人比關心自己還多。她在青島第一被裝廠當廠長時,和工人們一起踩縫紉機,她幾次把調工資的機會讓給了別人。由於她婦女病嚴重,子宮被切除,領養了一個孩子,她靠著每月50多元的工資,養著母親和孩子。

“文化大革命”中,郭俊卿被打成了“假典型”,遭到了殘酷的批鬥。她先被“發配”到山東省曹縣民政局工作,後又被遣送到東北老家。她和母親孩子回老家不久,母親就因心髒病突發而去世,她也患了高血壓病。

1974年,已擔任湖南省委書記職務的振軍同誌到中央黨校學習,因病住進了北京醫院。住院期間,他聽醫生說有個女戰鬥英雄,是電影《戰鬥中青春》的女主人公的原型,因癌症而住了院。他聽了心頭一震,忙問這英雄叫什麼,醫生說叫郭富。振軍同誌立即找到了郭俊卿的病室。當時郭俊卿住在普通的病房,當她看到振軍同誌時,忍不住失聲痛哭,像見到久別的親人一樣,傾訴了壓在她心頭多年的委屈。振軍同誌安慰她堅強起來,要她用戰爭年代的精神戰勝病魔。“四人幫”被粉碎後,郭俊卿也被“解放”了,按政策規定她又回到了曹縣,擔任了民政局副局長,她不計前嫌,一如既往,滿腔熱情地做民政工作,“文革”期間扣發的工資她也不要了。不少殘疾人、殘廢軍人都成了她的朋友和家中的座上客。當時,她抱養的女兒已17歲了,由於是抱養的,沒有戶口,也無法被招工,有人勸她走走後門找找關係,郭俊卿說她從來沒有找人開過後門。由於心情長期的壓抑,她終於被癌症擊倒了。此後不久,郭俊卿就離休了。這位全國著名的女戰鬥英雄,離休後的工資每月僅90.6元。

郭俊卿不幸於1983年在常州病逝,年僅53歲。郅順義等老英模赴常州參加了郭俊卿的葬禮。

振軍同誌始終惦記和關心郭俊卿。上世紀50年代,他組織人創作和拍攝了以郭俊卿為原型的電影《戰火中青春》,並力所能及地在各方麵幫助她。

1983年,振軍同誌出任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政治委員,當他聽說郭俊卿病逝的消息後,很是難過,遂寫了紀念文章,爾後,又多次提出寫電視劇,宣傳歌頌郭俊卿。

振軍同誌常常同我談起郭俊卿,每次他都以又難過又氣憤的心情對我說:“一個飲譽華夏的英雄就這樣走了,可直到現在還有人說她是個假典型,還說評典型時軍黨委有過爭議,認為她不該隱瞞真實情況,說她女扮男裝是對黨的不忠誠,這是瞎說,郭俊卿這個典型,從頭到尾我都清楚,她一生所做的事,看似很平凡,但平凡之中顯出了英雄的本色!”

是的,郭俊卿為後人樹立了一種崇高而又樸實無華的風範。人民沒有忘記她,而今,她的遺像高高的懸掛在遼寧省錦州遼沈戰役紀念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