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3章 萬稅,萬稅,萬萬睡!(終)(2 / 3)

不用指名道姓李懷唐也猜得出是哪位小舅子。

“豈有此理,商祺個豬頭,因小失大,看我明天不封了他的釀酒坊!”

大唐人都知道,天下最大的釀酒坊屬於大唐新首富商祺,釀酒坊地處遼東旅順港,以當地山區的野生蘋果為原料,出產的果酒深受歡迎,暢銷海內外。

國家已經對酒實施了專賣,如果再對酒類課以重稅,酒商們將受到沉重打擊。

困難很多,不一而足,全部表現在宇文融額頭的皺紋上,可難為了這位老革命。

“改革勢在必行,有神佛敢擋道,代我殺之!”

李懷唐從腰間取下戰刀,鄭重遞給宇文融。

這?

宇文融躊躇不敢接。商鞅改革,利在秦國,而他最後卻被秦國貴族五馬分屍,下場慘不忍睹。

李懷唐能讀懂他的內心顧慮。笑道:“下朝後,我自會讓李靜忠敲鑼打鼓送一麵免死金牌到府上,這下放心了吧?”

免死金牌?!

宇文融眼睛放亮,有了這道護身符無須再懼怕秋後算帳,而且李懷唐年輕有為,至少能保護他以及他的家族數十年。

好,幹了!

戰刀被宇文融恭敬接下。

喂給馬兒的草料在繼續,李懷唐又拋下一句,擲地有聲,有如醍醐灌頂振聾發聵:“改革成功之日,卿家上淩煙閣之時。”

天啊,淩煙閣!能在受後世萬民景仰的淩煙閣裏謀得一席之地,成為一尊大神是多少士人的最高夢想?他有機會實現,而且很大!

能不賣命?

宇文融激動得差點要當場掏心窩窩。

朝會如期開始,辰時中,大臣們全部到齊。

乾元殿內,紀律執行者殿中禦史唱喏方罷,顏真卿第一個出列發難。這位曆史上因性子躁烈怒罵軍閥李希烈而被殺的耿直忠臣眼睛裏揉不進任何砂子,即使李懷唐將他從禦史之列升遷到監察院之首,他照樣不給絲毫麵子。

“陛下初為君王就大興土木修建溫泉,千裏迢迢運荔枝,雖然財物均出自陛下私產,可影響極壞,殊不聞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奢靡之風不可長,望陛下戒之。”

這番話出自顏真卿之口已經算相當客氣,若非是對這兩年來李懷唐的政績肯定,他才不會忍著性子。

附應顏真卿者還不少,旁征博引,大道理一堆又一堆,反正都是李懷唐的不是。

群臣幸災樂禍。丫的財大氣粗,為了討好楊貴妃,竟然不惜重金從嶺南運來荔枝,這讓以謙謙君子風度翩翩自詡的天下有情郎怎麼活?難道為了各自的寵妾也揮灑千金?問題是,他們連揮灑千金的機會都沒有,熱氣球無價無市,萬金難求。

所以說,影響非一般的壞,必須口誅。因為筆伐行不通,《大唐日報》由李懷唐所創辦,小舅子裴清一手總攬,任何不利於最高領導人的言論一律被無情封殺。說起這個《大唐日報》,不少貴族世家心裏既恨又怕,可以說,李懷唐的這個舉動最受朝野爭議,因為她的存在,天下人隻要會看會寫即可對國家政事評頭論足,挑戰士族的特權;因為她的存在,天下貪官汙吏的日子不再像從前般悠閑,隨時會被曝光在公眾眼前;因為她的存在,朝廷政令的公開透明化前所未有的增加,地方官忽悠糊弄農民的空間被大大壓縮;因為她的存在,來自社會底層的聲音得以隨時浮出水麵……

不管褒與貶,有一點必須承認,《大唐日報》對國家穩定的作用遠遠勝於一支強大軍隊。李懷唐的聰明在於,既掌握了槍杆子,又控製了筆杆子,天下難起風浪。

大臣的非議難不倒李懷唐。

“諸位卿家稍安勿躁。天氣炎熱,先吃些冰鎮荔枝消消火氣。”

宦官會意,傳令殿外的內侍捧上一盤盤以地窖藏冰冷凍的荔枝。

荔枝被呈到大臣們麵前。

或說君令如山,或說貢品難得,總之,眾臣沒有拒絕,紛紛取之品嚐。

果然美味,冰涼透心,清甜爽口,難怪貴妃娘娘嗜之如命,聽說四後諸妃亦不遑多讓。可惜此物隻產於嶺南,與中原相隔千山萬水。

“怎樣,味道還算可以吧?”

李懷唐笑笑,示意身邊兩名內侍當眾展開案桌上的一份大地圖。

嘶?!

是山南道全圖,從襄陽到江陵府,從漢水到長江,從洞庭湖到雲夢澤,從湘水到郴江,從終南山到嶺南,山嶽,河川,平原,耕地,樹林,沼澤,湖泊,驛道與城鎮,無不清晰表示在地圖之上。

“這就是熱氣球一年多來的最大工作成果!運送荔枝不過是副業而已。”

大臣們嘩然,哭笑不得,原來天下矚目的空運荔枝壯舉隻是搭測量國土的便車。

這樣一來,運荔枝無可厚非,陛下出錢出智力,為國做貢獻呢,再說三道四未免太那個。

李懷唐又讓人展開一份地圖。

地圖裝著整個大唐,十縱十橫交織其上。

這是?

大臣們瞪眼,疑惑不解,或者說是震驚。

高速馳道!

李懷唐驕傲回答。

“朕要在大唐境內修築二十條陸路大動脈,就像寧遠連接洛陽的石麵大道一樣。”

一石激起千層浪。

反對之聲如滔天巨浪。

“陛下才免除民眾的賦役,難道要食言嗎?”

顏真卿理直氣壯,眼看一副回答不如意即可開罵的架勢。

李懷唐的脾氣出奇的好,“朕從未說過要國民服勞役,修築道路的工作仍然由戰犯代之。”

工部尚書李適之站出來提醒:“陛下容稟,這兩年的戰俘勞力現在一共存餘三十二萬,年初才修築完連接洛陽與安西的大道,目前除了流下十萬繼續修築通往淮南的馳道,其餘正在調配去疏通淮河與運河河道,以及修繕各地的農田水利工程,恐怕難如陛下所願。”

“陛下,即使有足夠的勞力,國庫的財力恐怕無法支撐,去年從突厥人與回紇人那裏搜刮,哦,不,拿來的財物差不多都告罄了。”

戶部尚書楊慎矜也加入反對行列。對東突厥人與回紇諸部的懲膺之戰給大唐帶來了不少紅利,但是遠遠彌補不了他們在大唐造成的破壞。僅僅是李懷唐豪爽答應給戰區人民免稅產生的窟窿就吞噬了這筆橫財。

麵對困難李懷唐哈哈大笑。

“朕今天一早收到王忠嗣與陸子厚(六猴子)的聯名捷報,大唐鐵騎南北夾擊,在木鹿完敗阿拔斯主力,斬首兩萬,俘虜十餘萬,繳獲財物價值相當於大唐去年的稅入,三千萬貫!估計此時他們正在尾隨阿拔斯的殘軍向波斯掃蕩,並向富饒的巴格達進軍,恐怕等西征大軍凱旋,明後年國庫的稅入要翻倍!”

重磅消息將大臣們砸得暈乎乎。傳言寧遠李懷唐靠戰爭致富果然不虛!小打小發,大打暴富。

“要強國,先修路。所以,十縱十橫馳道必須得修,前期繪製地圖,勘察地貌的工作已經展開。朕在各地安排了五十架熱氣球,調動的軍院生高達千人,估計再過一年,大部份地圖可以完工。屆時戰俘與戰果到位,馬上可以開工。”

大臣們麵麵相覷,徹底無言了。要錢有錢,要人有人,還有什麼好說?

接著朝會又討論了幾個議題,其中一條引起了激烈爭吵。經濟改革不容置疑,儒臣們鬥不過事實數據,於是在其它方麵發泄不滿。

“臣反對,自古以來朝政莫不經朝堂擬定。什麼議院,不倫不類,他們並非官員,無權過問朝政!”

對,這是改了祖宗的根本,損害社稷利益,本末倒置!

由吏部尚書烏蒙提議參照寧遠經驗成立議院,由各界民眾代表參與,對重要朝政具有決定權的民主機構受到了眾口一詞的排斥。

士大夫與平民共事豈非自降身份?對得起這個那個子嗎?

烏蒙據理力爭,舌戰群雄。最後李懷唐強橫作出折衷方案,批準成立議院,但是權利受到限製,可提議暫時沒有否決權。

初期的議院規模為三百人,他們將來自士農工商界。關於農工商階層,李懷唐在年前推出了授勳授爵新舉措,凡是對國家有突出貢獻者,一律提高他們的社會地位。

這又是李懷唐溫水煮青蛙的殺招,先解決有無問題,然後再慢慢將權利分散,轉移……

朝會結束,大臣們散去。李懷唐召見水軍大將軍封常清與右羽林衛大將軍郭子儀。

首先被詢問的是封常清。

“水師備戰進度怎樣?屠步烈在遼東迫不及待了,連發密報催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