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最後一艘倒黴的鬥艦以沉沒的命運給拋石機的命中率勉強湊夠百分之二,這場遭遇戰才暫告一段落。
過百發居然隻中二!
絞車弩的戰果難以計算,距離太遠,無法看清弩箭是否命中,即使擊中目標,除非是在船體吃水線以下,否則難以對龐大的戰船產生太大的破壞力,畢竟有數百步遠。
東方不亮西方亮。絞車弩對付大船不行,對付小船顯然遊刃有餘。渤海國艦隊的十數艘小船在靠近之前,衝在最前方的三艘被絞車弩橫掃,人員死傷慘重,完全喪失戰鬥力,其中一艘因為被粗如手臂的主弩命中,從上至下貫穿,致使船底大量漏水,搖身一變為潛艇,和海鱉聊天去了。
其餘的小船接著風勢,拚命蜂擁衝來。
短兵相接的肉搏戰無可避免。
封常清沒有理會渤海國水師的小船,命令包括 “魚飛”號在內的樓船戰艦隊,繼續轉向,防止渤海叛逆水師搶占T字頭。
因為對航海知識的匱乏,封常清將編隊的指揮權交給魚飛。
論海上航行和作戰的經驗,魚飛同樣望張文休的項背。經過數次較量,遼東船隊勉強保持著與對手平行的態勢。
戰場分成兩部分,主戰場反而清淡,雙方隔著數百步互相以拋石機或絞車弩遙攻;副戰場的肉搏戰進入了白熱化階段,雙方磕磕碰碰放箭投矛,甚至澆油放火。
戰局對渤海國艦隊不利,從張文休緊蹙的眉頭可以得出這個結論。
主戰場上,渤海國隻有五艘主力戰船,其中兩艘樓船,三艘鬥艦,對手六艘全是樓船,拋石機數量十八對五,渤海國處於絕對的劣勢,質量還差了不少。本來張文休的旗艦上有三架拋石機的,因為損失了五十多人,致使一架被迫空置。
拋石機的命中率確實羞於啟齒,張文休所憂的不是這個,他的擔心在副戰場。
副戰場上,渤海國的小船船隊牢牢牽動著他們主帥的神經,他們的身份之前還是棄卒,忽然又被寄托以重望。
張文休看清楚了,對手的數量太多,隻是他們的的鬥艦被自己的走舸艨艟纏住,暫時無法分身。而,由走舸艨艟組成的船隊注定不是體積上比它們大上數級的鬥艦的對手。
戰局的發展接近張文休的判斷,也符合客觀事實。
肉搏戰素來幹脆,白刀子進紅刀子出,很快決出勝負。
海麵上,烈火熊熊,濃煙滾滾,海浪飄湧著船體的殘骸和求生掙紮的人員。渤海國的十數艘小船無一幸存,而遼東船隊的鬥艦損失過半,兩艘毀於大火之中,兩艘帶傷,好幾片帆布被燒穿,失去部份借風能力。
走舸艨艟的突擊能力很恐怖,放火威力不可小窺。因為時間緊張,遼東船隊隻更換了樓船的帆布,而其餘的海船還來不及換上火浣布,八艘鬥艦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
張文休很沮喪,順風突擊的敢死隊取得了意外的戰果,卻無法創造奇跡。他相當懊悔,沒有將所有的小船帶出來,否則今天鹿死誰手還很難說。
騰出手來的鬥艦戰隊留下兩艘受損的鬥艦營救落水袍澤,其餘兩艘戰力完好的鬥艦迅速加入主戰場,繞渤海艦隊的側翼,以二對一攻擊敵人的鬥艦。
戰局形勢對渤海國艦隊越來越不利,甚至於連運氣都漸漸遠離它們,遼東船隊的拋石機威力漸顯,好幾塊大石塊落在張文休旗艦的周圍,激湧的波浪帶給旗艦上所有人搖晃的感覺。更倒黴的是,一支巨弩不偏不倚,橫掃旗艦尾部的一座絞車弩,不但毀壞了絞車弩,還當場斃傷十數人。
魚飛終於感覺到改良拋石機的好處了。
平行對決中,裝有配重的拋石機比起慣常的拋石機,在射程上與準頭上均占有優勢。
戰場的現狀是,遼東船隊裝備配重拋石機,渤海國艦隊使用普通拋石機。
隨著時間消逝,概率學的魔力開始接替幸運女神的崗位。
遼東船隊的將士們蛋疼了許久,不知哪艘樓船發射的巨石撞上了概率,命中目標。巨石從渤海艦隊的一艘鬥艦上層建築掃過,幾乎將鬥艦的表麵變成航母的“大平頂”,掛帆的主桅杆不翼而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