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8章 瘋狂的石頭(2 / 2)

李林甫並不擔心競爭,隻擔憂情況會被捅到聖上麵前,那樣的話,胳膊扭不過大腿!

寧王笑道:“無需擔心,那道長死於非命,道姑被扣,估計李懷唐已將她滅口,至於當日道姑的兩名幫手……”

寧王說到這不再吭聲,手化刀狀,在脖子上比劃。

話外之音很明白,道姑的幫手落到了寧王手裏……

莊園一角氣氛詭秘,陰謀在醞釀,為發酵而準備。

寧王等人聊興最濃之時,仆人送來急報,聖駕到了。

大張旗鼓與不動聲色之間的區別體現著聖恩浩蕩,李隆基的行為明白無誤告訴世人,他是以家人的身份到賀,而非皇帝。

在場的賓客無不暗歎寧王之尊。

寧王感動啊,眼淚鼻涕欲來。

“皇兄不必多禮。想當年那些危難的歲月,生命朝不保夕,憂吃愁穿,我們兄弟尚能同舟共濟,如今富貴了,倒顯生疏了?”

李隆基拉著寧王的手,聲情並茂,感人肺腑。他提起的不堪回首歲月是武則天倒台前後的舊事,當時他們兄弟數人被軟禁在府邸裏,吃喝無著落,最淒涼慘淡之時,連李隆基的生日都無一頓像樣的飯菜,謀士實在於心不忍,脫下身上的袍子去換大餅回來給他慶賀。

嘴上說的總是很漂亮,堂而皇之,實際上,李隆基感激他兄長的不是什麼患難與共,而是兄長的謙讓,扳倒太平公主後,中宗欲讓位,按祖宗的規矩,帝位由兄長繼承,不過,他的幾位兄長都有自知之明,承認自己的平庸,將天下拱手相讓給他。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李隆基賺得天下,故以富貴回饋贈幾位兄長。

眾人心裏明白,卻都不點破,陪著笑,陪著哭,還陪著流淚,誓將虛偽進行到底。

不管虛偽否,反正寧王的生日很風光,皇帝致詞,大臣恭維,熱鬧之勢甚囂塵上。

然而,好端端的一場派對楞被不識時務的突厥人破壞了。

“天可汗,請為外臣做主啊!”

東突厥大使哥舒拉的表情令人掃興,哭喪著臉,貌似前來給寧王送終。

悍匪被劫?!

是的。哥舒拉悲憤至極,再次確認。

大唐的治安環境實在糟糕!毗伽可汗的百名親衛幾乎死傷殆盡,僅一出恭者幸免。

“一定是李懷唐此獠所為!”

哥舒拉按照動機學說,很自然地對號入座,目光在人群中搜尋疑凶的影子。還有另外一個理由,幸存者親眼目睹悍匪脫險後被營救者擁護南下。

如果不是李禕在場,估計無人願意得罪寧王挺身而出為李懷唐說話。

“休要血口噴人!”李禕吹須瞪眼,怒氣洋溢於表,仿佛哥舒拉在汙蔑他。

“李尚書,你這就不對了。”寧王的冷嘲聲傳來,“子非魚,焉知魚做了壞事?”

李禕回過頭去,卻不理會寧王,“陛下,老臣願為李懷唐擔保!”

眾人嘩然,看來,李禕欲嫁月影郡主與李懷唐的傳聞並非空穴來風,否則何以偏袒至斯?當日朝堂之上,李懷唐與東突厥人爭奪悍匪是有目共睹的,哥舒拉的懷疑不無道理。

李隆基不表態,等著李禕的進一步辯白。

“數日前據來自長安的稟報,李懷唐攜妻室及麾下衛士百騎進入劍南道。”李禕胸有成竹,從容不迫:“正常人都知道,長安與太原相隔遙遠,難道李懷唐會飛?又或許會分身術?”

李隆基還是不置可否。

見狀,哥舒拉理直氣壯:“荒謬!誰不曉李懷唐他兵馬上萬,此等小事需要他親自動手嗎?”

真是公有公理,婆有婆理,真偽難辨。

現場成了李禕與東突厥人“二人轉”的表演舞台。

“豎子!無憑無據指責我大唐二品大員,置我大唐顏麵於何地?”

“老匹夫,休要偏袒惡徒!”

……

李隆基終於不厭其煩,龍顏震怒:“夠了,有罪無罪,何人有罪,你們無權定奪。此案重大,須由三司會審查明真相。”

所謂三司會審,指的是在審判重大、疑難案件時,由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三個中央司法機關會同審理,簡稱三司會審。

隨著突厥人被打發,突發事件暫告一段落,寧王也不用滿臉黑線看著那張晦氣的麵容。

同樣,李禕也不招寧王待見。

“李尚書,別怪本王不提醒你,同姓不能婚嫁,莫要壞了我們皇家的榮譽。”

李禕才不吃他這一套,振振有詞搬出李懷唐的大道理:“請問大唐的規矩管得著大食人麼?管得著波斯人,西域人嗎?李郎子非大唐李,乃西域李,與我月影小娘之李根本不一樣,何以不許婚配?”

西域李!大唐李!

寧王傻眼,有這樣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