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豐收(1 / 2)

炎炎夏日被秋風終結,一年又到喜望豐收成果之時。

柘枝城附近百萬頃良田覆蓋上了一片青黃色,麥子將熟未熟之際。

田埂上,一位長者陪著一名將軍漫步於一眼無際的麥浪裏。

長者是宇文融,歲月與人生波折無情地在他的額頭上刻下了數道皺紋,目光有喜悅更透露著滄桑。這大半年,他過得很充實,成績斐然,疲憊並快樂著。

兩度從廟宇之上被朋黨打擊下野,他本已心灰意冷,想著居江湖之遠獲取一份安寧渡過餘生算了,不料權貴們不願就此罷手,欲將他流放荒蠻之地逼死他才肯罷休。在寧遠城,他已經死過一次,接著又複活,寧遠賦予了他政治生涯的又一春。

寧遠好比一張白紙,暴力過後,土地無主,沒有了既得利益集團的阻撓幹擾,他主張的括田括戶政策推行起來輕鬆自如毫無障礙,經過大半年的努力,石國的農田全部丈量登記在冊,戶口數量也清晰有案可查,當然,如此神速多少是沾了李懷唐的光,當初李懷唐攻陷柘枝城時第一時間派人保存了全城的戶籍資料以及田畝資料。

根據所得田地和人口資料,宇文融與烏蒙開始仿大唐製授田,不過,在寧遠沒有永業田,土地的所有歸寧遠政權,每戶所授的田地在戶主死後都得歸還重新分配,軍功田以一定年限為期。

新製度的存亡在於人口與土地的比例,當人口大量增長,而又沒有新土地來源,人口與土地的矛盾加劇,那麼這個製度也就到了壽終正寢之時。

這個局限性李懷唐看到了卻沒說,至少新製度的實行會在很大程度上減輕土地兼並和壟斷的進度,而,李懷唐需要時間,當一個生氣蓬勃的工商體係形成之後,或許,土地問題可以得到有效解決。

不得不承認,經濟方麵,宇文融很有一手。僅僅是從農田的長勢判斷,李懷唐知道他年末的收入將大幅增加。

聽著宇文融的介紹,李懷唐知道,今年石國的農田較之以往的種植麵積增加了兩成,而且畝產量也大幅上漲四成。收成之後,寧遠全境將無饑餓之憂。

“怎麼會這樣?”李懷唐疑惑不解。土地不會因為姓伊捺還是姓李而自己提高肥力,更不會為了祝賀李懷唐的入主成功而奉上額外的獎賞。

“胡人粗獷不善管理,農田使用浪費嚴重,而且,因為土地多屬於貴族,耕作之人多為奴隸,基本上相當於我中原前年之前的農奴製,故而生產積極性不高,打理農田的水平低下,還有,他們的認識原始而落後,播種的選時,施肥,灌溉等等都摸不著門道,以致於產量很低。”

“今年顯得倉促,來年的產量會更高!”宇文融樂嗬嗬地補充道。

李懷唐拔起一支麥穗嗅了嗅,道:“先生之功不亞於開疆拓土,可惜不方便給先生相應的榮耀,這樣吧,以去年的產量為基數,從明年增加的產量中十取一作為先生的賞賜!”

宇文融不禁乍舌,要知道,明年的產量比今年隻多不少,到時,他將一夜暴富。驚喜過後,他才意識到李懷唐的狡猾,獎賞怎麼看都像掛在老牛眼前的牧草,他宇文融仿如那頭老牛,為了一年後的牧草,不得不賣盡力氣幹活,偏偏沒有怨言還甘之如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