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討伐的決定(2 / 2)

王忠嗣苦笑,低頭深思。呂尚卿則在一旁繼續向他灌輸“反動”觀點:西域之地自古中原政權未曾有效統治之,基本都是名義上的歸屬,胡人政權你方唱罷我登場,看你強大就喊一聲天可汗,除了滿足統治者的虛榮心外,於國於民毫無益處。

對於呂尚卿的說法,王忠嗣有本能的抵觸,卻無從抗辯,正如他所說,李懷唐以打通絲綢之路為己任,依賴與大唐通商而生存,切身利益決定了其不可能與大唐為敵,更不會傻得像突騎施人以劫掠大唐為樂,而且,強大的寧遠還會是大唐抵擋大食的屏障,成為大唐抗擊吐蕃人的最佳盟友。

“說我呢?”兩人正熱談著,李懷唐突然出現,在他們身邊坐下。

“嗬嗬,上將軍,我們談著是否該討伐其餘的昭武諸國的問題。”呂尚卿毫不掩飾。

促使李懷唐不惜得罪李靜忠的是阿塔帶給他的消息,阿拔斯誌向遠大,富有侵略性,其可怕的宗教政權是異教徒的噩夢,一旦讓他推翻倭瑪亞王朝,戰火將燒到寧遠,所以有必要建立戰略縱深,將自己的勢力推至撒馬爾罕。

李懷唐的分析很深刻,作為出色的指揮將領,王忠嗣深以為然,單從軍事角度來看,南下攻取康國勢在必行。

“可是,康國等國不都是臣服大唐了嗎?上將軍何須多此一舉?”想了想,王忠嗣還有不解。

李懷唐道:“臣服?這你也信?如果明天大食人來了呢?我保證他們會馬上投到大食人的懷抱,畢竟,大唐不能給他們任何一絲一毫的保護,而大食人的彎刀卻是真真實實地架在他們的脖子上。我需要的是他們受我的領導和調遣,能真正在大食人到來時發揮出抗擊的作用。”

王忠嗣默然點點頭。

“好了,不辯這些了。”李懷唐忽而笑轉話題,“王將軍用兵之妙令人歎服,不知此次出兵可有教我。”

王忠嗣不推搪,思考片刻,提出建議:“我們的兵力不足,可集中兵力攻之,切莫分散兵力據之。”

李懷唐頜首表示英雄所見略同。其實,他沒打算駐兵占領各國,柘枝城是他的試點,扶植忠於自己,或者是與自己有共同利益的勢力來統治管理柘枝城,遠比他耗費錢財派兵鎮守來得方便多。對於康米等國皆可如此效仿。寧遠鐵騎是用來決戰的,必須能夠快速集中使用,將其分散到各地,隻會使其逐漸喪失戰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