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奇怪的攻城方式(1 / 2)

悲涼的北風中,柘枝城猶顯蕭索。從城下望去,看不見一個人影,破爛的旗幟隨風獵獵作響,仿佛在控訴戰爭的殘酷。

寧遠鐵騎兵臨城下是十天前之事。伊捺並不害怕敵人攻城,反而是相當期待,憑借著高城和絕對兵力上的優勢,他有足夠的把握擊敗來訪之敵成就他的赫赫威名。然而,敵人並未如他所願,十天來隻是在城下騎射騷擾,似乎是來武力示威,沒有攻城的打算。

李懷唐欲西征的消息早已傳得沸沸揚揚,敵人強大得可怕,不過,伊捺沒想過將全部希望寄托在突騎施人的援軍之上,有,固然可喜,無,也正常得很。無論有無援軍,伊捺都做了充足的準備,束手就擒不是他的風格。伊捺的自信是建立在十萬大軍和五萬民夫的基礎上,建立在全城皆兵的基礎上,十五萬是他的基礎兵力,隻要他願意,全城無論男女老少統統可上城戍守,這樣的鐵城,即使是強大如唐軍也毫無辦法,更別說新近崛起的寧遠鐵騎。

伊捺從來不是個安份的人,自恃兵力強大,他不甘心被動挨打,於是驚心設計了一場伏擊,企圖先通過連續的不戰而退麻痹對手,卻不知為何被對手洞悉計劃,全殲了他僅有的三千騎兵,當時若非他機警,見煙起即刻率數萬步軍後撤,否則柘枝城早已被對手一舉攻破。此戰過後,他對李懷唐是又恨又怕,甚至懷疑運氣之神是不是在眷顧著李懷唐。

伊捺沒有氣餒,他的手中還掌握有十數萬大軍,野戰不足,守城有餘。他是沙場老將,知道如何才能揚長避短,以己之長擊敵之短。很自然地,他選擇了龜縮迎敵。

柘枝城下的對峙由此開始,一連十天,進攻一方每日慣例首先是號角擂鼓,然後是聲勢浩大的繞城騎射,無窮無盡的箭矢消滅一切敢於在城頭上露臉的守軍,將守軍的士氣漸漸封凍在冰點。

一如既往,伊捺很有耐心,每天他必到城樓上觀看敵情,雖然每天報告到他麵前的敵情已經讓他聽得厭煩了,就像連續十天每天都聽同一首歌曲的效果一樣,而且還是重複地聽著,沒辦法,命令是他下的,每天至少五報。

“今天的敵騎好像少了些。”站在安全的樓塔內,伊捺疑惑地自言自語。

“或許是箭矢不夠了吧?又或許是他們也厭倦了。”身邊的將士如是回答,語氣裏透露著一絲懶慵。

伊捺也有同感。從古到今,還沒聽說有哪方是通過箭雨破城的,箭矢再多也經不起如此揮霍,總有消耗殆盡的一天,而守軍除了頭天因為沒有經驗死傷上千人外,接下來的九天合計也隻傷亡了千人,照這樣的速度發展下去,敵騎很快就無計可施。

“吹號,讓他們聽聽我們的戰意!”伊捺得意地笑著。號角聲肯定會刺激敵人,讓箭雨更密集,但是他不介意敵人消耗更多一些箭矢,這對他以後的防守更為有利,至於死傷個千把人他才不在乎,這幾天他學乖了,將精銳雪藏起來,留待決戰時使用,經受箭雨考驗的都是老弱。

對於守軍的挑釁,公孫文遠氣炸了,他主動請戰:“上將軍,讓強弩陣上吧,教訓教訓那些石國人!”

李懷唐阻止了公孫文遠的衝動,表情平靜得很。和伊捺一樣,他也是每天帶著中軍在柘枝城東門外觀戰。隨同的將士或多或少都有疑惑,雖說柘枝城城外已是他們的天下,可要攻克柘枝城恐怕難度不小。不少人認為,他們的上將軍似乎想要困死城裏的守軍。當然,寧遠鐵騎的兵力遠遠不足以圍城,但是柘枝城的地勢特殊,為藥殺水的兩條直流南北包夾,隻要堵住其東麵,其餘三麵再派遊騎隔河巡視,城裏的守軍就算能進出也逃不遠。

在監軍李靜忠看來,李懷唐明顯是不作為,這樣的攻勢怎麼看都覺得像是在敷衍了事,或許是一種對大唐不出兵也不支援的變相抗議。

李靜忠的臉色開始變得陰冷,攻打柘枝城都這麼磨磨蹭蹭,指望李懷唐光複碎葉鎮肯定無望。當初聖上欲派人到寧遠城監軍並視察西域的具體形勢傳聞一出,他便向高力士毛遂自薦,寧遠城在宮中的內侍們看來是個荒蕪之地和戰亂之地避之不及,而李靜忠卻不這麼看,他在宮中默默無聞,難有出頭之日,與其慘淡一生,還不如去拚搏一番立功進入皇帝的視野。因此,他有了一個好開始,出長安前,被破天荒封為宣威將軍,雖然是個武散官,畢竟希望的種子已在發芽。可是,如今看來,李懷唐似乎不如他所願,讓他帶著榮耀回唐的希望變得連渺茫都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