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第一次,《地海傳奇》以正確的順序完整地出版了。我非常感謝所有參與其中的出版商和編輯們,大家一同合作出版了這個一致的版本,通過這個版本,讀者們終於可以看到這個完整的故事了。
《地海傳奇》六本出版前後間隔長達三十一年,由四個不同的出版商推出過精裝版和許多不同的平裝版。它仍被叫作“三部曲”,但自從一九九〇年起,它就不是一個三部曲了。在英格蘭,一家出版商稱其為“四部曲”,而另一家顛倒了第五本和第六本的順序,就好像這是件無所謂的事情。
我不認為這套書是一個三部曲或是六部曲,或是一個係列,我隻是簡單地認為它是套《地海傳奇》。如果必須給它個術語,而奇幻必須是三部曲,那也許我們能稱它為兩套三部曲?至少,這樣能體現出前三本書和後三本書的區別。
以市場定位來說,前三本是“青少年”小說,而後三本不是。但是,“青少年小說”,就像大多數市場上的書本分類一樣,其實不能定義任何書,除了那些為適應這個類別而特意寫成的書。“青少年”這個類別的文學有著青春期的主角們——那麼,《羅密歐與朱麗葉》是“青少年文學”嗎?馬克?吐溫的《哈克貝利?費恩曆險記》是不是隻能讓和費恩同年齡的人看呢?——我寫《地海巫師》時的確迎合了出版商的要求,寫作了一本適合年輕人閱讀的書。而接下去兩本書的主角也同樣是真實可信的年輕人:格得在《地海巫師》的結尾隻有十九歲,而恬娜和亞刃在他們書的結尾,大概比格得還年輕。
但在《地海古墓》中,格得已經起碼三十歲了,在《地海彼岸》他則已是個中年人。在《地海孤兒》中,我完全打破了這個類別的限製。我對自己說,如果人們喜歡奇幻,他們就會讀奇幻,無論這些讀者或角色的年齡多大。九歲可以讀《魔戒》,八十九歲也可以重讀《愛麗絲夢遊仙境》。我想跟隨我的這些已度過青春期的角色,去看看他們完整的人生,我也相信我的讀者們會跟我一同去看。
所以,在《地海孤兒》中,完全沒有青少年。瑟魯是個小女孩,恬娜是個中年女子,格得是個中年男子。然後是《地海故事集》,其中有各個年齡層的角色。最後是《地海奇風》,除了賽瑟菈奇公主,沒有一名主角的年齡在二十歲之下,恬娜已滿頭華發,格得已年逾古稀。在我和他們漫長豐富的一生中,我都在敘述這些角色的故事。我很感激我的讀者們能同他們一起經曆那些人生。
我也很感激,自己能有機會寫作這本書,我更喜歡稱它為獻給這個故事的禮物。對一個作者來說,這樣的一件禮物總是一個謎團。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個故事本身對我仍然是一個謎。我能看出,在這本書中,之前每本書中的元素現在都彙集在了一起,呈現出了我在寫《地海巫師》時絕對沒有預見的景象。當我開始寫《地海奇風》時,我能確定的事情隻有,使用巫術時日益嚴重的不平衡,是由一個古早犯下的影響深重的錯誤導致的。那不僅僅是《地海彼岸》中的喀布和柔克的索理安所表現出來的對力量的誤用,對控製的誤求以及對死亡的誤解。這是我的大主題。為了找到解決方法,我必須從頭到尾經曆這個故事。我的確如此做了。這本書想說什麼,我隻能知道一部分;直到它真的說出故事,我才完全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