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1)楊德祖為魏武主簿,時作相國門,始構榱桷①,魏武自出看,使人題門作“活”字,便去。楊見,即令壞之。既竟,曰:“門中‘活’,‘闊’字。王正嫌門大也②。”
【注釋】
①楊德祖:楊修,字德祖,曹操任丞相時,調他任主簿,有才學,有悟性,後來被曹操殺害了。相國:指丞相。漢代有時設相國,有時設丞相。這裏指相國府。榱桷(cuījué):椽子。
②王:指魏王曹操。
【原文】
(2)人餉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少許,蓋頭上題“合”字以示眾,眾莫能解①。次至楊修,修便啖,曰:“公教人啖一口也,複何疑②!”
【注釋】
①餉:送。蓋頭:覆蓋用的絲麻織品。
②教人啖一口:“合”字拆開,就是人、一、口三字,意為一人吃一口。
【原文】
(3)魏武嚐過曹娥碑下,楊修從,碑背上見題作“黃絹幼婦,外孫虀臼”八字①。魏武謂修曰:“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裏,魏武乃曰:“吾已得。”令修別記所知。修曰:“黃絹,色絲也,於字為絕;幼婦,少女也,於字為妙;外孫,女子也,於字為好;虀臼,受辛也,於字為辭②:所謂絕妙好辭也。”魏武亦記之,與修同,乃歎曰:“我才不及卿,乃覺三十裏③。”
【注釋】
①曹娥碑:曹娥是東漢時代一個孝女,父溺死,她為尋找父親屍首而死,改葬時給她立了碑,就是曹娥碑。虀臼(jījiù):搗薑蒜等的器具。
②於字為辭:辭的異體字是辤。
③覺:同“較”,相差,相距。
【原文】
(4)魏武征袁本初,治裝,餘有數十斛竹片,鹹長數寸①。眾雲並不堪用,正令燒除。太祖思所以用之,謂可為竹椑楯,而未顯其言②。馳使問主簿楊德祖,應聲答之,與帝心同。眾伏其辯悟③。
【注釋】
①袁本初:袁紹,字本初。按:東漢末年,群雄並起,各據一方,漢獻帝時,曹操為司空,獨攬朝政;袁紹為大將軍,督冀、幽、青、並四川。兩人互相攻伐,最大的一仗是官渡之戰,公元200年,曹操大破袁紹於官渡。公元202年,袁紹死。
②太祖:曹操的廟號。竹椑(pí)楯:橢圓形的竹盾牌。
③伏:通“服”,佩服。辯:聰明。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