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宗豪
冬季欲走還留,春季剛剛來到。
這是皮膚狀況最起起伏伏,極其不穩定的時間。
此時,不論你的皮膚處於何種狀況,都要遵守“溫和、適度”的護膚原則。
漫長的冬季終於結束,是不是感覺整個人都顯得灰蒙蒙的?沒關係,趁著春暖花開的大好時機喚醒疲憊的肌膚吧。
春季護膚之“內外兼修”保健康
想要在春天保持皮膚健康,必須堅持“內外兼修”。
勤喝水:如白開水、茶水等,保持皮膚水潤。
保證充足睡眠:皮膚在經過了一整天的日曬風吹後,迫切需要“休整”,以補充營養和修複損傷的細胞。晚上10點至淩晨4點是皮膚休整的最佳時段。
加強營養、多吃富含維生素的新鮮蔬菜、水果以及雞蛋、芝麻、蜂蜜等,增強皮膚代謝功能。
應經常按摩麵部皮膚,如用雙手順著麵部肌肉、血管走向,緩慢按摩幾分鍾,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加皮膚彈性。
調節情緒:因為皮膚神經也受大腦控製,精神不好或長期處於緊張、恐懼、壓抑等不良情緒中,會影響皮膚血液循環,使皮膚過早衰老。
春季護膚之皮膚護理方法因人而異
幹性皮膚:清潔皮膚次數不宜過勤,洗澡水的水溫不宜過冷或過熱,以溫水為宜;不宜每天都用堿性小、質量好的香皂或沐浴露;不宜過勤、過度去角質,因為幹性皮膚較薄嫩,過度清潔會使皮膚變得更加敏感。
油性皮膚:在春季應加強皮膚清潔護理,盡量選用溫和的清潔產品;使用更易吸收、不易堵塞毛孔的乳液類護膚品,避免使用粉底、隔離霜等可能會堵塞毛孔的化妝品,若必須使用,則應做好卸妝及深層清潔工作。
Tips緩解春季皮膚瘙癢:
首先應選擇質地柔軟、寬鬆的純棉衣物,以減少對皮膚的刺激。其次應注意洗澡次數不宜過勤,並避免用沐浴液或肥皂使勁擦洗,以免加重瘙癢。由於人體皮膚的瘙癢感受器在40℃以上會被抑製,故皮膚瘙癢者喜歡用燙水洗澡,以減輕瘙癢。不過,水溫過高會導致皮膚表麵毛細血管擴張,會加重皮膚損傷,加重幹燥、瘙癢症狀,故皮膚瘙癢者宜用溫水洗澡,洗後應立即塗抹具有滋潤、保濕功效的護膚品。瘙癢嚴重時,可用涼毛巾冷敷,以緩解症狀。
春季護膚之科學食用“感光”蔬果
春季各種瓜果蔬菜陸續上市,是補充維生素的大好時機。但從護膚的角度看,還是“選擇性食用”為好。芹菜、檸檬、香菇、菠菜、卷心菜、萵苣、香菜、胡蘿卜、油菜、茄子、紫菜、田螺、芒果等蔬菜、瓜果屬於“感光”蔬果,醫學上稱之為“光敏性食物”。白天若大量食用“感光”蔬果,更容易被太陽曬黑,部分過敏體質者還容易發生光敏性皮炎,甚至出現類似接觸性皮炎的症狀,如麵、頸、手背等部位出現水腫、紅斑、小水皰,伴明顯瘙癢、燒灼或刺痛感。不少女性喜歡自製果蔬飲料,如芹菜汁、胡蘿卜汁等,認為其既營養又方便飲用。殊不知,將光敏性食物榨汁後,其中的感光成分更易被人體吸收,皮膚更容易曬黑,甚至發生光敏性皮炎。因此,“感光”蔬果最好放到晚餐吃。
春季護膚之抗過敏
過敏體質的人,應避免去有大片鮮花盛開的地方,一旦發生花粉過敏要及時就診,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或使用抗過敏的藥物。當麵部發生過敏時,千萬不要自己隨便找些藥膏塗抹。因為有些藥膏含有激素,容易造成依賴性,但是,長期使用激素類藥膏,就會造成皮疹、皮膚萎縮、色素沉著等後遺症,嚴重的人還會有不良反應。
Tips:正確區分“皮膚過敏”與“皮膚敏感”:
事實上,“過敏”與“敏感”並不能畫上等號。“皮膚敏感”是因為肌膚屬於天生角質層薄弱,容易受外在環境刺激影響,而導致發紅、發癢的現象,應補充溫和的保濕品來提升肌膚防禦能力。而“皮膚過敏”則屬於身體特異體質,會對部分化學物質產生發炎、過敏反應。宜盡量簡化保養程序,使用的護膚產品成分越簡單越好。
春季護膚之防曬
多數人都不知道,曬黑其實是從春天開始的。春天雖無夏日的炎炎烈日,但幹燥多風、紫外線強烈。皮膚的新陳代謝周期是28天,春天若不注意防曬,使皮膚過多暴露於紫外線下,到夏天就會出現曬斑。若到那時再想補救,就為時已晚了。不少人認為,使用美白產品可以使皮膚變得更白皙。殊不知,防曬才是皮膚美白的“源頭”。美白產品的主要作用是抑製黑色素生成,並不能預防和抵禦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效果等同於“亡羊補牢”。隻有認真做好防曬工作,才能從源頭上杜絕皮膚被曬傷和曬黑,使皮膚一年四季均白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