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理都在跑業務,你還不努力?
作者:和靜鈞
一路北飛,穿越2個時區,冒著零下17度左右的嚴寒,來到了冰天雪地的中亞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納;一路往西,飛臨歐洲巴爾幹半島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又一路南飛,馬不停蹄來到東南亞泰國首都曼穀。李克強總理7天歐亞三國之旅,行程兩萬多公裏,各類活動近70場,一天有時要會見16國領導人,外交成果豐碩,成績單喜人。總理2014年外交收官之作,彰顯中國魅力攻勢,凸顯總理外交特色。
“李計劃”
當地時間12月14日下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乘專機抵達哈薩克斯坦的阿斯塔納國際機場,開始對哈薩克斯坦進行正式訪問。此訪的主要議程有兩大項:舉行中哈總理第二次定期會晤,出席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政府首腦理事會第十三次會議。
馬西莫夫總理到機場迎接李克強,並舉行了隆重的歡迎儀式。在李克強緊湊的訪哈期間,馬西莫夫幾乎形影不離陪伴克強總理。
當天下午,兩人共同出席了中哈企業家委員會會議。李克強用俄語道了聲“白天好”,馬西莫夫用中文說“哈薩克斯坦將與中國風雨同舟”。
在馬西莫夫“秀”了一番中文後,李克強幽默地回應說:“我很欽佩馬西莫夫總理講了一段流利的中文。他也在暗示我和在座的中方企業家們學一學俄語,這樣可以使我們心更相通,交流更密切。”
12月15日一大早,在位於阿斯塔納市中心的北京大廈23層旋轉餐廳,馬西莫夫邀請克強總理共進早餐。李克強選擇了一份特別的禮物送給馬西莫夫——英國法律著作《法律的正當程序》,這是李克強在北大學習法律時和同學翻譯的一本書。馬西莫夫表示,他將珍藏這本有意義的書。
哈薩克斯坦是全球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是東方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重要國家,哈薩克斯坦已成為中國在獨聯體地區第二大貿易夥伴和歐亞大陸第一大投資對象國,中國也是哈薩克斯坦第二大貿易夥伴和最大出口市場。按照李克強總理的說法,中哈合作正從涉及國民經濟各領域的2.0版,向更高水平的3.0版升級邁進。
這次訪問,雙方簽署140億美元的合作文件,並就雙方高達180億美元的“中哈合作框架協議”達成初步共識。
總額180億美元的產能合作大單,是基於哈薩克斯坦新近推出的“光明大道”新經濟計劃,找準雙方契合點,提出中方可以參與其中的基礎設施項目建設,以多種方式建設哈方需要的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生產以及火力發電等設施。這一產能合作雙贏之舉得到了哈方的積極響應,並被哈總統納紮爾巴耶夫稱為“李計劃”。
“克強節奏”
當地時間12月15日晚,李克強總理乘專機抵達貝爾格萊德尼古拉·泰斯拉機場,並於16日全天和17日半天出席第三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然後在17日下午展開對塞爾維亞的正式訪問。
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又稱“1+16”領導人會晤,是中國與中東歐16國之間每年舉行的領導人會晤機製,首屆會晤於2012年4月在華沙舉行,今年貝爾格萊德會晤為第三屆,也是李克強總理第二次出席此類會晤。2013年11月26日,第二次“1+16”領導人會晤在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舉行,李克強總理出席會晤並提出“三大原則”和六點建議。會晤後,雙方共同發表《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布加勒斯特綱要》。根據《綱要》,中國-中東歐國家每年舉行領導人會晤,梳理合作成果,規劃合作方向。
自首次會晤以來,特別是布加勒斯特會晤以來,中國同16國貿易額顯著增長,各領域交流活動和合作平台組建有序推進,《布加勒斯特綱要》確立的38項合作領域,已有80%的項目付諸實施。今年前10個月,雙方貿易額達500億美元,同比增長10.1%;中國企業在中東歐國家投資超過50億美元,涉及機械、化工、電信等多個領域;基礎設施建設合作方麵,一批橋梁、電站、高速公路項目進展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