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真實”的辯證(1 / 1)

“真實”的辯證

卷首語

作者:餘轡扶桑

人們欣賞繪畫乃至欣賞攝影,與其說“審美”也可說“追求真實”。

——這就是人類尚不太明確的、屬潛意識裏的“情綜意求”。

是的,“真實”對於人類有著許多的心理學思辨意義。人們追求客觀對自己的真實,害怕獲其反麵——虛假。而人自己呐?卻又常常以虛假或準虛假來待人行事——小則客套謙遜吹捧對方,大到社會謀略。這或許是一種無奈一種生活必然吧。同時,人們還大都誤認為隻有自己親耳聽到或親眼看到的事,才是最真實的;可往往有很多事,即便你耳聞了目睹了,也未必真實。因為社會複雜,有如變魔術,戈培爾似的“造假”高手太多。這是人類存在的悖論,誰也掙不脫;能對自己靈魂負責的人,也隻能少說些“假話”罷了。

——這,或可稱之“現代人類的宿命”。

於是,這“真實”二字就更顯重要了。且為人群中具理想主義的作家藝術家所關注,乃至成為他們接受客觀檢驗的“焦點”。在真實與虛假的認識上最突出者是索爾仁尼琴。他說“一句真話比整個世界的分量還重”。 我華族人在“民族曆史軸心期”的春秋戰國時代,就講究“史筆”:曾有“董狐直筆”的勇敢與良知,還有“孔子著春秋/亂臣賊子懼”之說,修史遂成華族人重要的文化。去世不久的“南大”的高華教授就是繼中華史筆大承者。他的《紅太陽是怎麼升起的》、《在革命詞語的高地上》等大作,足以光耀曆史的天空。

當然,這種真實與寫小說的“藝術真實”是不同的。藝術真實賦予小說更多的是作家的理想性,而作家這一理想性,一般是淵於作家能冷眼透晰世道、敢於悖棄主流價值,以及作家潛質裏的靈性等等。譬如,帕斯傑爾納克和他的名著《日瓦戈醫生》即如此。然上世紀中葉的中國文壇把藝術真實搞變味了,傷了大眾胃口,這就須我們來不斷修複之。

近年來,我欣喜看到白鳳德和他夥伴們這方麵的努力——“遼河的藝術真實”可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