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建文帝傳說(1 / 1)

明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奇襲京師,奪得帝位,皇宮失火,明惠帝不知所蹤!

朱棣登基稱帝,改元永樂,是為永樂帝。

是日,大封功臣,盛擺禦宴,君臣酣飲至中夜,尚意興未闌。

永樂帝手撫長長龍髯,舉起九龍玉杯,忽皺眉不飲,舞樂一時俱止。

驟聽得金殿外,一陣急促蹄聲由遠而近。

一聲焦烈長嘶,劃破夜空,即見一星冠紫袍老者,快步入殿跪稟:“臣欽天監玉星河於紫金九天靈台子末醜初之時見紫微帝星驀現於西洋。”

永樂帝雙眉一軒,群臣齊聲驚呼。

永樂帝揮手示意退下,長歎一聲,低眉麵西,淒愴難已,道:“明尊聖明,小侄建文果為那波斯總壇擄去……”

帝座之左,金碧輝煌聖火烈焰寶座之中,乃高坐一神仙般公子,神采奧澈,仙姿縹然。身後立侍一對少年郎,銀焰玉甲,顧眄如神。正是傳說中轉世之明尊與其護世玉童神。

明尊神澄氣肅,道:“海外總壇陰謀借重惠帝王者之劍,妄圖操縱我堂堂天朝,然聖火佑護我大明,遂號令天下英雄,,一擊成功,刁胡狼奔逃竄西洋。”

永樂帝聞之眉飛色舞,長髯飛揚,大笑道:“聖火所至,金石為開,若無聖神明尊,曷來靖難之全勝也!”

帝座之右,象紋玉樽之上,端坐一虎麵禪僧,玉帶華服,忽道:“唯惜傳國玉璽為惠帝挾去,實為憾甚!”

永樂帝黯然神傷,道:“少師孰知,此時建文或受之胡人籬下之苦,鄉關萬裏,思之令……吾酸楚……”

忽聽一人朗聲道:“王爺,何不揮師擊胡,追回惠帝、玉璽!”

群臣視之,乃是永樂帝身旁所侍金袍宦官。

這金袍宦官者,正是參寶太監鄭和,原名馬文和,小字三寶。因自宮習練神功,常侍於燕王左右,呼之參寶太監。後因戰功賜姓鄭,單名一“和”字,時任內官監太監,甚得朱棣器重。

那少師搖首言道:“鄭公有所不知,關山萬裏,峰險波詭,那西洋蠻荒之地,不比中原闊野千裏,可任君縱橫馳騁。”

忽聞明尊淡然道:“少師所言非虛,然波斯胡可於海路自如來去,難道我堂堂天朝,豈無英傑率龍虎之師西入西洋,揚威異域!”

永樂帝點首,一撫龍髯,道:“參寶——”略一沉吟,道:“願為明尊與朕擊彼虎倀妖國否?”

鄭和躬身道:“臣萬死不辭!”

忽聞明尊笑道:“足下修煉絕世異術‘大無欲千仞神功’垂三十載,此功至剛至陽,已成金剛不壞之軀,何言萬死!”

鄭和倏愕,乃微笑施禮道:“明尊神目如電,洞察秋毫,明見萬裏。”

永樂帝拍拍鄭和之肩,溫顏道:“愛卿此行,極天之西,窮海之湄朕特禦封之‘西極海湄侯’。”

百官齊聲道賀,鄭和伏身謝恩。

永樂帝扶起道:“西征番胡之事,悉委卿裁。但有所需,盡管奏上,朕當如卿所求!”

時有一眾內侍飛速取至金絲鬥龍冠、麒麟飛金袍、黃金軟絲甲、獅蠻寶玉帶、獬豸明珠靴。

永樂帝賜於七寶蟠龍屏風之後著裝。

鄭和整裝而出,果是英姿神武,湛然若神。

鄭和本是天穹銀河‘冰蟾龍魔’俯履塵世,乃月中玉蟾之兄,玉皇尊為‘銀河禦龍’,掌管天河九百九十九部龍族,敕封‘天河寶都神龍帥’。

永樂帝撫髯大笑,賜鄭和禦酒九杯,金花百對。

那金花以黃金打造,每對重十九兩,以寶石鑲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