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黨內改革的突破口(1 / 3)

黨內改革的突破口

本刊關注

作者:石勇

這是“來真的”

《南風窗》:迄今為止,從十八大後傳遞的關於純潔黨的肌體、反腐的政治信號中,最強烈的是6月22日到25日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會議強調,抓改進作風,從中央政治局抓起。意思很清楚:上麵動了,下麵絕不能打馬虎眼。

民眾的期待是毫無疑問的。不過,可能和中央的提法不一樣,他們會把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等黨內的整風,和紀委查案一樣都視為“反腐”的行動。畢竟,這既是他們平常的理解,同時,他們會把對中國其他嚴重問題的焦慮,都投射到“反腐”上,因為腐敗可以讓他們有明確的痛恨對象,而若痛恨不公,找誰負責呢?當然,根據既往的經驗,他們也會懷疑能在多大程度上“來真的”。您是怎麼看的?

李永忠:我同意你的判斷。在老百姓看來(或者真的也是),這次黨內整風是一個反腐行動。為什麼呢?我們可以看到當前的中國麵臨三個“不得不”關口:第一,政治體製到了不得不改革的關口;第二,兩極分化到了不得不解決的關口;第三,反腐困境到了不得不突破的關口。

那麼,解決這三個關口,相對來說反腐共識程度最大,突破最易,而且反響也會最廣。因此,以反腐來破局最好。

同時,用整風的形式,就不僅僅局限於查腐敗案件了。這種形式可以讓全黨受到教育,提振黨心、民心和軍心。中央下的這步棋,站位很高,看得很遠,也與我多年來關於反腐的戰略研判相吻合。可以說,這次是來真的,有可能會超過以前的反腐行動。

整風、反腐新戰略

《南風窗》:整風、反腐的力度是大的,但我們仍然可以看到,對於中央的各種規定、禁令,“下麵”的某些黨員、官員,仍有很多辦法來規避、消解。比如“礦泉水瓶裝茅台”、“豪華版四菜一湯”、“把公款吃喝的場所搬到隱蔽的會所、公園”等現象。

準確地說,“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已經是中國黨政官僚機構的頑疾了。在整風、反腐涉及中央的政治權威,以及政治信譽的當下,我們可以和應該反思些什麼呢?

李永忠:首先應該講,“八項規定”等確實起到明顯的好效果,公開用公款狂吃濫喝的現象受到明顯的遏製,以致一些高檔的酒樓生意蕭條。但是,另一種現象也是存在的——公款吃喝、特權享受,受到的政治壓力大了後,必然向人們注意不到的地方,變著花樣繼續轉移,並繼續存在。

這給我們的警示是,不能滿足和止步於現有的近期效果。如果“權力過分集中”的“總病根”(鄧小平語)不解決的話,無論是“八項規定”,還是多少條規定,都不可能把這個問題真正解決,而隻能暫時遏製。

《南風窗》:從曆次整風、反腐的經驗教訓中,我們還可以發現,風聲過後,情況變化以後,總會引來一些作風之弊和腐敗的“報複性反彈”。然後,又引發民怨,直到再來一次類似的整風和反腐。這種循環如何避免?

李永忠:我曾經講過,要認真反思30年來的反腐戰略,是隻治標不治本,或是重治標輕治本,戰略方針有問題。過去我們隻是8字方針“標本兼治,綜合治理”。到了吳官正當中紀委書記,好不容易統一認識,加了後麵8個字“懲防並舉,注重預防”。“注重預防”能加進去,吳官正做了大量工作,而且有進有退。

但是,請注意,所有我們看到的“預防”兩個字,無論是水災、火災、疾病,還是安全事故,標語全部是“預防為主”,而沒有一個是“注重預防”,唯獨在事關黨和國家生死存亡的反腐敗上,我們至今都提不出“預防為主”的戰略方針,還停留在“注重預防”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