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宇宙深處的孤獨與蒼涼(1 / 1)

光影站

近年來,電影創作者們和觀眾都發現了貼近現實的科幻片的魅力,這魅力來自於影片中的事很可能真的發生的遐想。相比於《星球大戰》這樣完全是異次元空間裏的故事,《地心引力》抓住太空的寂靜、虛空、寒冷、黑暗與光明這些特色給予觀眾無累贅的集中體驗,《星際穿越》通過宏大的格局以及靠譜的邏輯,給予了觀眾“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這樣情懷滿滿的激情。

雷德利-斯科特的這部《火星救援》則介於兩者之間,第一次給觀眾帶來了火星上的各種體驗,但又不似《地心引力》那樣專注於這體驗,它還講了一個帶有插科打諢性質的故事。

這是一部沒有壞人的電影,世界各國人民、各種膚色的科學家齊心協力,不惜一切代價要把被落在火星的馬特-戴蒙帶回家。中國航天局鼎力相助,NASA實驗室裏的黑人天才少年,一個幻想中的和諧世界,寄托了創作者的美好憧憬,挺好的。

這部電影是小說改編,原作有大量科學解釋,還是第一人稱敘述,改編難度不小。雷導抓住了兩個重點,一是突出角色個性,插科打諢讓觀眾帶著輕鬆體驗這場冒險,二是著力體現電影的優勢,大展火星和太空世界盡頭般的圖景,讓觀眾過足眼癮。

有了這兩點核心,同時有小說為細節撐腰,在解決問題的創意上可謂精彩不斷。竟然能合理解決了肥料、水,在寸草不生的火星上種出了土豆;為了減輕重量連艙蓋都不要了,為了夠得著馬特戴蒙幹脆自爆減速,讓觀眾不揪心的享受樂觀的戴蒙和火星的美景。

個人對世界盡頭一般的地方有一種癡迷。其實也不一定必須是地理上的最極端,在冰島和蘇格蘭高地體驗到了更多世界盡頭般的蒼涼。雄偉,荒蕪,陰雲密布,難尋高等生命,這裏是最遠離塵囂,最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的地方。愛站在波瀾壯闊的海邊懸崖邊,雲霧繚繞的高地山頭上,仿佛時間凝固般的火山冰川中,念天地之悠悠,享受這無邊的蒼涼與孤獨。

無邊的蒼涼與孤獨,世界上應該沒有哪裏比得上火星了吧,正應了“紅色黃昏的沙漠,穿越千年的寂寞”。一個人在火星上生活,終日隻有一個GoPro作伴,不能說多向往,但也不能阻止自己閉上眼遐想。然而孤獨的極致還是在太空中。

《火星救援》最震撼的鏡頭是馬特-戴蒙坐在露天的小飛行艙裏在火星軌道上無助地飛馳,仰望便是無盡虛空,周邊是四散飛舞的螺絲零件,腳下是萬丈之遠的火星表麵,馬特-戴蒙那無助而出的淚水,想必是今年最令人信服的熒幕眼淚了吧。

相比之下,戴蒙獲救那一刻兩人和明黃的絲帶在太空中飛舞,雖然可類比《地心引力》中女主角如在子宮中姿勢的那一幕,可謂點睛之筆,卻不如蒼涼和孤獨帶給我更多回味的享受。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