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標旗:讓生活慢下來
生活
作者:胡柯
徐標旗希望,在每一個城市,他都能開一家“煎茶道”茶館,這個茶館會讓人們生活的腳步慢下來。
個人簡介
徐標旗1972年1月出生於河南省濟源市。1994-2000年在濟源市奔月集團工作,任區域經理,負責上海地區的市場開發與銷售;2000年創辦麗園工藝廠;2006年創辦麗園冬淩茶廠,同年注冊濟源市麗園實業有限公司並擔任董事長兼總經理;2007年開設大型連鎖土特產超市——麗園超市;2009年收購“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濟源鑫鑫旺連鎖超市(500餘家)有限公司並擔任董事長;2000年任濟源市雕塑協會秘書長;2005年榮獲濟源市‘農村青年創業致富帶頭人;2008年榮獲濟源市民營企業先進傑出人物,並受到河南省省委書記徐光春的接見;2010年省委書記盧展工視察濟源時對其工作予以肯定和讚許;2015年,在經曆一場事業低潮期後,為“煎茶道”夢想再啟航。
《茶經》“五之煮”雲:“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揀乳泉石池慢流者上。”“其江水,取去人遠者。井,取汲多者。”張又新於公元825年前後撰《煎茶水記》,書中引劉伯芻評判天下之水等,陸羽評判天下之水二十等。講究水品,是中國茶道的特點。
一杯清茶、小心啜飲,滿鼻茶香、滿嘴清香。
對茶,中國人一直有一種特殊的情結。似乎,凡是和茶有關係的行為,都是高雅而又精致美好的。所以,飲茶一直以來都是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管是自己烹茶,還是去店裏品茶,都是熱愛生活的一種表現。
徐標旗有一個願望,他想在中國的每一個城市,都開上“煎茶道”的茶館,讓中國這種古老的茶文化能得以繁衍,生生不息。
蠢蠢欲動
徐標旗與茶結緣完全是一個意外。
其實和很多創業者的故事一樣,徐標旗的創業史也充滿了艱辛和坎坷。
徐標旗生在農村,家境一般,為了能早日成為家裏的支柱,徐標旗沒有上大學,而是選擇了工作。在工作中,徐標旗表現出了出色的工作能力,這是當初他自己也沒有想到的。“當時就是想一心幹好自己的工作,多掙點錢,讓父母能早日享福。”也許正是這種心思的指引,徐標旗一開始就特別認真而努力。
最初,徐標旗接觸的工作是跑業務,對一個農村的孩子來說,能說會道、察言觀色基本上都是一些和自己無關的詞,但是誠實、樸實、守信讓徐標旗不僅成為了一個優秀的業務員,還獲得了老板的重視。
因為工作成績出色,徐標旗被派往上海,自己支撐起了一個分公司。分管市場的兩年時間,徐標旗學會了很多東西,而他分管的分公司,每年都因為業績斐然而受到表彰。
那時候,已經到了90年代中期,一股下海創業的浪潮襲來,徐標旗開始動搖。他仔細盤點了自己擁有的資產,剛夠起步的資金,因為做業務積攢起來的人脈,於是,權衡再三,徐標旗下海了。
這一步,徐標旗的人生發生了大逆轉。
和茶結緣
創業之初,徐標旗做的是景觀,就是為城市美化和公司綠化製作一些假山、噴泉、假花等能起到美化作用的景觀擺設,公司起名“麗園”。因為徐標旗在業內的口碑很好,所以,公司一成立,徐標旗就接到了一個60萬的大單,在2000年,60萬已經不算一個小數目了。
這個60萬,徐標旗稱為自己的第一桶金。因為有了這次成功,徐標旗迅速做出了自己的口碑,景觀公司的發展開始嶄露頭角。但是一個偶然的機會,讓徐標旗接手了一家河南濟源的舊工廠。
這家工廠原來是一家茶葉廠,接手的時候,廠裏積壓了10萬元左右的茶葉和設備。對方告訴徐標旗,接手工廠可以,但是製茶設備和積壓的茶葉都必須一起接手。徐標旗當時要擴大公司的規模,尋找這樣合適的一個場所費了很大勁,他不想放棄,於是,他開始想辦法,怎樣才能把多支付的設備和茶葉錢賺回來。
於是,他嚐試著賣茶。河南濟源是冬淩草的產地。冬淩草也被稱作冰淩草,因為具有消炎止痛、健胃活血之效,而且近年來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冬淩草抗癌的功效也被逐步發現並得到開發,被認為是藥用價值極高的一種植物。
徐標旗接手的茶廠恰好生產的就是冬淩草茶,徐標旗相信,有這麼好的東西,茶廠倒閉一定是經營不善,而不是產品不好。
於是,他找來設計和編輯,為這些茶重新做了包裝,並且和當地的電視台簽署了一份協議,以物品置換的方式,讓這些茶可以在電視台每天播出三分鍾的廣告,播放半年。
電視台的廣告,讓徐標旗成了濟源的名人,每一個在街上遇見他的人都會說,“看,他就是那個賣茶的。”徐標旗怎麼也沒想到,好端端的景觀生意,居然陰差陽錯變成了茶葉生意。
不過,自此後,徐標旗對冬淩茶有了一份特殊的感情。因為他自己開始喝冬淩茶,並且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冬淩茶的好處,所以,慢慢地,他就放不下這個生意了,本來隻是為了讓自己購買工廠的錢花得不那麼冤枉,沒想到,茶葉生意竟變成了他可能終生都會從事的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