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江南書香地 石城文化州金陵書苑帶你深讀南京(1 / 2)

江南書香地 石城文化州金陵書苑帶你深讀南京

閱讀

作者:孫靜 倪國欣

一個書吧,以傳承南京文化為使命,一年後,它變成古城新的文化名片——金陵書苑;兩家分店,一個以還原民國建築麵貌瑰麗成景,一個在城牆肚子裏安身立命,它們的名字意蘊繾綣——“墨香緣”和“垣裏書香”。陳列在金陵書苑裏的萬卷圖書,安然典雅,用襲人的墨香慰藉著每一個讀者的心靈,用一盞盞明燈守候著古城南京的浩瀚文化。它們讓南京人觸碰到綿延的曆史記憶,又讓外鄉客擁有熟悉一座城的歸屬感。

在這裏,不隻是讀書,更是讀一種城市品格、生活風格和精神風骨。

書海裏的“最南京”

南京是一座可入畫、可作詩、可成文的城市,兩千五百年的歲月長河裏,有過喧囂繁華,有過累累傷痕,有過唯我獨尊,也有過平靜流年。金陵書苑宛如南京的記憶皮層,用文字和圖片保留著她每個時期的風貌。

走進金陵書苑,最顯眼的位置上擺放著已經出版了160冊的《金陵全書》,南京出版社副總編輯樊立文介紹說:“金陵書苑有南京出版社出版的所有關於南京曆史文化的精品圖書。這套《金陵全書》是南京曆史上第一部由南京地方政府組織編輯出版的曆代文獻總彙,也是南京出版社自1988年建社以來出版規模最大的一套書。”輕撫書脊上“甲編方誌類”、“乙編史料類”、“丙編檔案類”的字樣,透過封皮細膩的紋理,仿佛數千年的歲月從指尖流過。

秉承做專業做特色的經營理念,金陵書苑幾乎囊括了國內市場上所有關於南京的書籍,它們或是長篇巨著,或是可隨身攜帶的口袋書。你想了解的關於南京的一切,都可以在書海中探尋。南京出版社出版的“南京舊影”係列叢書很受歡迎,《老照片》、《老地圖》、《老畫冊》、《老明信片》,翻開書頁,舊南京城的地貌風情一覽無遺,消失的街道、改建的景區得以重現。讀者時常感歎:“哦!原來五十年前,我家門口的街景是這樣。”“長江大橋的前世今生都沒有太大的變化呢!”“南京的那麼多道城門經曆了多少往事啊。”還有《金陵物語》、《南京曆代風華》、《南京百年城市史》、《南京保衛戰》、《中山陵誌》等等,這些都是以策劃推出南京地方文化書籍為己任的南京出版社出版的精彩華章。置身於書苑,就好像在南京曆史文化的長河中泛舟穿越,兩岸風景如畫,撲麵而來。

別樣的視角,別樣的風韻。為了讓讀者深讀南京,給他們提供更多樣的有關南京的閱讀資源,其他出版社出版的關於南京的圖書也在陸續采購並上架,如商務印書館2012年出版的《尋城記·南京》,循遺跡而至,對話古城,聆聽曆史的回聲;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年出版的《南京藍皮書》,從行業、國有文化集團、區域三個不同的角度充分展示了南京文化改革發展的成果,並對未來的文化發展進行了科學謀劃;外文出版社2014年推出的《南京大屠殺(日文版)》,書中增加新的數據資料和圖片,用真實的史實揭露曆史真相,等等。與其說它們充實了書苑的藏書,不如說它們豐富了讀者的味蕾。

金陵書苑總經理王雪岩說:“我們積極搜羅市場上所有關於南京的書籍,帶大家更近更全方位地解讀南京,做最接地氣的專業書吧,把書吧打造成南京一張新的文化名片。”

鬧市上的“最安然”

陳光宇教授是金陵書苑的常客了,他家離“垣裏書香”隻有幾百米的距離。接孫子放學後,陳老總喜歡坐在書苑僻靜的角落讀自己喜歡的書。書籍是陳老最離不開的精神食糧,他滿頭銀絲卻精神矍鑠,埋頭讀書的神情讓人心生敬佩。

陳光宇教授與金陵書苑頗有淵源,他退休於曉莊學院,研究了大半輩子美學的他曾著有《葉聖陶的美學奉獻》,也曾主編《語文美育學》,這兩本書在“垣裏書香”的書架上都可以找到。陳老把自己的藏書先後惠贈四十餘本於書苑,如他在《西方的沒落》一書的扉頁上所書:“世界名著,光宇所有,借以惠民”,這也許就是學者的情懷吧。

如陳老這般愛書、愛閱讀的人,對金陵書苑自是情有獨鍾。翻開書苑特別為讀者準備的《閱讀劄記》,上麵記錄最多的,便是讀者對書苑的喜愛。“清秋,假日下午,撇下暫時的煩惱與焦慮,來到早就想來的金陵書苑。一人,幾篇散文,伴著輕柔的音樂和清茶,度過普通而不平常的一個下午。來南京六年有餘,卻總因現實而沒有歸屬感,好在能有這樣一個靜靜的暖暖的地方,能在書中徜徉,會常來,一份小驚喜,一份小感動。”生活於鬧市,常有迷惘和慌亂把生活攪渾,靈魂無處安放時,書苑是一處“詩意的棲居”,安撫日子裏的不安,讓心緒得以平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