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七十三章 曾經的故事(2 / 2)

這類堂口式組織的特點是半地下半公開,“半黑半白”,一般都會合法注冊,公開活動,但多少都帶有秘密社團色彩,多數時候是互助組織,有時候也會從事一些諸如欺行霸市、爭奪地盤,甚至走si、販du、包du包g等不法行為。

這些“老字號”大多係“合字”,即源自清初的三he會係統,一般叫“某某堂”或“某某公所”。

這類“老字號”樹大根深,在“老僑”中有相當地位,且由於其中許多堂口(如著名的致gong堂等)在曆次z國革命中都“站對了隊”,也的確做出了很多貢獻,死了很多人,付出了極大的財力,進入新時代後逐漸轉型,以“白道”為主,成為更具社團和互助組織特色的實體。

這些“老字號”如今在北美華人社區仍然普遍存在,且hei幫色彩越來越淡,但他們如今在華人、尤其新華人中影響力正消退,這是因為新華人習慣於與其它族裔混居且語言、學曆等普遍較好,不太需要“老字號”的幫助,也不願株守唐人街等“老字號”的傳統勢力範圍,甚至許多“老字號”堂口“老大”的子侄都不太願意子承父業,因此不少“老字號”麵臨後繼乏人的尷尬。

“中字號”形成於上世紀60年代,主要有“合字”與“台字”兩大係。

“合字”係大多來自香江,或先由大陸到香江、再由香江轉至北美,主要是說粵語、潮汕語或客家話的,和“老字號”一樣,他們大多也屬於三he會係統,但由於時過境遷,堂口色彩更淡,hei幫色彩更濃。

這批“中生代”更年輕,語言和適應能力更好,加上“合字一大片”、“hong門是一家”等傳統中式秘密社會概念依然有效,許多都通過和“老字號”堂口的相互滲透完成落地生根,也有些則自立門戶,所以真正意義上講,這些中字號的bang派才算是hei幫。

和“老字號”一般在北美當地被歸為“互助組織”,隻有確證“涉hei”的堂口才被認定hei幫不同,“中字號”自崛起後很快被司法係統“掛號”,包括90年代香江最火的幾個幫派,諸如龍九的那家,都屬於“中字號”範疇。

“合字”係中有一些較為特殊的,係通過宗親會、同鄉會等組織起來,但帶有hei幫色彩的,他們內部組織形式仍是hong門“山堂香口”的一套,因此盡管名目各異,但仍被歸入“合字”一脈。

“台字”係大多係從大陸逃美、或從大陸逃呆灣再逃美的“guan二代”,以前跟老蔣混的,由於和“粵語係”華人華僑“風格迥異”,為爭奪地盤而組織起來的hei幫團夥,一般以“幫”命名且黑幫色彩更加濃厚,最著名的就算以“江南命案”名噪一時、現在還在呆灣作威作福、某太子爺在娛樂圈不願意繼承家業的的竹lian。

上世紀70年代前後,“台字”係得到了呆灣當ju支持,主要是小蔣公子需要靠他們合縱連橫,在美國、加拿大一些華人聚居城市和親大陸的部分“合字”係組織間常爆發火拚,有時甚至“鬧出人命”,當年在溫哥華華埠街頭,和“台字”係“對砍”的場麵時有發生。

“中字號”hei幫幹的基本不是人事兒,什麼“huang、du、du”沒有不沾的,bang派仇殺更是經常的事兒,隨著時代的進步和“青字號”的崛起,他們才逐漸沒落,其邊緣化程度較“老字號”有過之無不及。

“青字號”形成的時間跨度極大,上限可追溯到上世紀70年代,包括李全福有可能涉足的abc,還有後起之秀‘大o’,其實都是‘青字號’的。

abc最大的戰績就是跟甘比諾家族火並了好幾年,並成功甘比諾家族打服,名噪一時,號稱“最早被jg方歸檔的華人hei幫”,更有好事者將他們譽為“解放唐人街的英雄好漢”。

但事實上“abc”並非脫胎於傳統的z國華南秘密社會體係,連形式上的所謂“江湖道義”都很少理會,因為根本不懂,純粹就是生瓜蛋子,靠著生猛勁兒,進行赤果果的黑吃黑買賣,在唐人街的口碑較其它華人hei幫更差,所謂“英雄好漢”,不過時過境遷後某些幸存者回顧往昔,為自己和同夥臉上貼金的飾詞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