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橙委屈:為什麼受傷的總是我?
“你說老譚的看好的地塊在二疊紀?還沒出油?”楊森依然是那副不可置信的語氣。
不過也能理解,在二疊紀沒打出油來,這是什麼倒黴命啊!
劉芸確實很少了解能源領域,她知道二疊紀油田,是因為它名氣太大,可再具體的就不知道了,比如為什麼叫二疊紀?為什麼這麼大名氣?
“很奇怪嗎?”
楊橙覺得口渴,灌了口橙汁,“說實話,在二疊紀不出油比出油還讓人驚訝。”
劉芸一頭霧水,“你們在說什麼,我為什麼聽不懂?”
咚咚咚~敲黑板,知識點來了——沒有學過地質學,一定會覺得“二疊紀”這個名字陌生又拗口,“二疊紀”,英文叫Permian period,是地質學中的一個專業術語,特指一個地質時期,一般來說,特指2.5-2.99億年前這段時期,就叫二疊紀。
在二疊紀末期,發生了一場可怕的生物滅絕事件,有90%以上的海洋生物遭遇滅頂之災,至於這些生物為何滅絕,眾說紛紜,有人說是因為海平麵下降,有人說是因為行星撞地球。
當然,這不重要,沒人會為了曾經死去的動物哀悼,更沒有人會覺得惋惜,但它們死後生烴,在經曆了2億年的滄海桑田之後化身成石油天然氣,為2億年後的能(油)源(價)革(大)命(跌)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二疊紀就在美國的德克薩斯州西部和新墨西哥州的東南部,那是一個大型沉積盆地,這個盆地中形成於二疊紀時期的岩石沉積是世界上最厚的二疊紀沉積之一,所以這個盆地被稱為“二疊紀盆地”。
目前已探明的二疊紀盆地範圍,總麵積約19萬平方千米,相當於一個州的大小,可惜這麼大一片土地住不了人,至少無法承載一座大型城市的人口,因為二疊紀盆地的地貌無比荒涼,一片戈壁、沙漠的景象,然而,其地下卻埋藏著驚人的油氣資源。
這一盆地的與眾不同之處在於,其石油生產曆史已近百年之久,但這座油田非但沒有枯竭,在近年來反而出現了產量大爆發,哪怕最近油價大爆發,也沒能抵擋二疊紀油田的產出。
這座油田對低油價驚人的抵抗力,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料,不僅僅是石油工業,整個世界ZZ經濟格局的未來,可能都將因其發生變化。
而讓二疊紀盆地煥發第二春的,正是楊家最近這幾天討論最多的一個關鍵詞——頁岩油。
二疊紀存在了2億多年,可真正發現石油僅僅是在100年前,就此拉開了二疊紀盆地石油繁榮的序幕。
在上世紀70年代,二疊紀盆地的石油產量達到高峰,年產量達到7.4億桶,這一產量幾乎是DQ油田巔峰時期的兩倍,而二疊紀盆地迄今為止已生產石油超過290億桶、天然氣75萬億立方英尺。
但從70年代起,美國石油產量達到峰值,隨後逐年下降,二疊紀盆地也未能幸免。
與此同時,中東展現出石油土豪的特質,開始井噴式出油,世界石油產量中心也因此從美洲轉移到中東,利益矛盾產生,西方國家同中東的關係也越來越複雜。
二疊紀盆地衰落之前,當地開始流行一句話:上帝啊,再賜我一座大油田吧
可隨著產量銳減,當地因石油而興起的小城,所有人卻在說:上帝啊,再賜我一座大油田吧,這回保證不亂來了。
也許上帝真的聽到對了當地人的祈禱,人們心心念念的祈禱應驗了,一個本來應該老化、產量遞減、含水率激增的油田,突然產量出現激增。
2005年,因為頁岩革命,美國石油產業迎來了第二春,二疊紀盆地也趕上了春風,石油產量迅速回到了其上世紀70年代的巔峰水平。
不過人們隨後發現,二疊紀盆地帶來的影響力,遠不止產量回升這麼簡單,國際油價是跌回30美元/桶,還是向70美元/桶挺進,美國頁岩油敢不敢懟中東,可以說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了二疊紀盆地之上,而這裏搞不好會成為下一次石油戰爭的導火索。
怪不得一向淡泊名利老譚,竟然如此衝動,一股腦的紮了進去,那可是二疊紀,紮下杆子就能出油的地方,事實證明人性本惡,在巨大的利益麵前,一向冷靜的大學教授也按耐不住,也是,誰不想過更好的生活呢?
可天算不如人算,誰想到放個屁都能出油的地方,竟然一滴油沒榨出來,本來就沒有多厚的底蘊,失敗在所難免。
42305/5320031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