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村和西村都在曼哈頓的中城,距離上東區很近,又沒疏遠下東區,可以說這裏是美國中產階級代表性的居住地,也是所謂的美國精神發源地。
東村沒有下城的繁華與時尚,也沒有上城的高冷與貴氣,相反的,這裏充滿了自由的氣息和生活的熱情,如果從下城區一路遊玩上來,去往東村的路上,會遇見各色典型的帶著防火梯的美式公寓。
這裏的公寓不像Soho區和小意大利都是以深棕紅色為主色調,而是充滿了小清新的搭配,使得整個街區擺脫了厚重的陳舊感,變的輕靈而富有節奏,最重要的是藝術氣息濃鬱卻不失生活的溫馨。
楊橙肆意的漫步在東村的街頭,看似沒什麼目標,路過什麼都能駐足停留片刻,搞得漢森他們一頭霧水,這是來旅遊的還是來辦事的?
不過漢森等人的想法不在楊橙思考的範疇內,他很享受今天這種一個人漫步的趕腳,眼前是一家裝飾著地中海藍色主題的小餐廳,從窗戶裏望去,裏麵的凳子和吊燈也是一樣的藍色,看了莫名的心情明亮;
一棟淺粉色的公寓,雖然看起來就有曆史感,但在這藍天的映襯下還是很容易激發人潛意識裏的少女心;
接下來一棟卻是濃濃的土豪風,金色的花紋看上去就與眾不同,在一眾小資公寓中脫穎而出,就像是貴婦那華麗的蕾絲裙擺;
之後又還看見一棟純白色帶著天藍色防火梯的公寓,經典的藍白配色童話感十足,尤其是那淺藍色的防火梯極其罕見,它通常都是黑色的,可見這棟公寓的主人心裏也住著一位小仙女;
接下來又路過一家小餐館,被一座小院子隔開與街道的距離,牆壁已經被塗鴉占據了,看圖應該畫的是曼哈頓街景,其中曼哈頓大橋的辨識度最高,塗鴉文化絕對是東村的代表,一隻黑色的鴿子站在廊簷上一動不動,若不是它忽然振翅高飛,任誰都以為那是尊雕塑。
兜兜轉轉,走了大概半個小時,差不多有幾公裏遠,終於循著記憶來到了Katz,走了這麼遠,正好體力接近放空,楊橙覺得有必要多吃一份。
Katz的招牌美食就是牛肉三明治,聽起來好像很普通,而且在紐約做牛肉三明治出名的店數不勝數,但當你任何時候進去都是人滿為患的狀態,就知道這家店有多不簡單。
進去的時候服務員會給你一張紅色的小紙條,拿著它去點餐,點完餐廚師會當場製作你要的三明治,其實製作的流程很簡單,就是把熏製好的大塊的牛肉切成薄片夾在兩片烤過的麵包中,然後夥計會在你的小紙條上寫上點了什麼,最後吃完離店的時候再買單。
楊橙一個人就點了兩份,漢森他們這些一頓飯能吃一頭牛的壯漢更不必說,人手三分,臨了還打包了10幾分留著路上慢慢吃,美其名曰吃飽了好幹活!
被切成薄片的牛肉肉質軟而有韌勁,而且有汁不柴,滿口的肉香能夠帶來最大的滿足感,麵包酥而不爛,好像是抹了黃油烤的原因,咬下去還有脆脆的口感,滿嘴留香。
離開Katz,吃飽喝足後,楊橙又讓人去旁邊的另一家百年老店打包了點零食晚上回去當夜宵,這家店以它的幹果和熏魚出名,創建於1914年,到今天正好101年。
問過漢森後,得知唐尼菲克的落腳點就在附近,楊橙幹脆放棄了乘車的打算,繼續暴走,就當是散步消食了。
途徑如雨後春筍般開了許多的畫廊一條街,附近一個廢棄的街邊公園裏有一排長長的塗鴉牆,在公園的盡頭,一顆噴滿了塗鴉的樹邊上,有人正在教幾個孩子如何塗鴉,為這些年輕的花朵打開新世界的大門。
最後在接近目的地的時候,楊橙發現自己竟然離熨鬥大廈不遠了,從熨鬥開始,便是曼哈頓第五大道,沒想到不知不覺間,自己在東村繞了一圈,差點返回起點,好再漢森提醒的及時,不然再走下去真要回公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