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話說劉星與史清聊天,卻道出了個驚天動地的想法。隻見劉星一拍桌子,激動地歎道:“唉,大丈夫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注定要幹一番大事,豈可庸碌一生,鬱鬱而終呢?”史清何等聰明,加之他和劉星十幾年的老朋友,如何不知他的為人抱負?當下豪氣衝天:“老友,十幾年的交情,風風雨雨都過來了,你想怎樣就直說吧!我聽你的,我們生死與共!”劉星大喜,豪邁地大聲道:“怎麼樣?還能怎麼樣?生逢亂世,是施展抱負的大好時機,兩個字,造反!!”史清竟不吃驚,隻是用更雄壯的聲音道:“哈,星,你總算說出幾年來頭一句真正的真心話了!大不了就是一死,造反就造反,不能把握自己的命運,算什麼英雄!”劉星到底還是冷靜,隻聽他緩緩道:“造反不錯,但武器、軍隊哪兒弄來?這個有得鎮的居民卻大多不會武功啊!”
史清智謀比劉星更足,他笑道:“這有何難?你練得一身厲害的冶鐵術,再教會其他人,何愁沒有武器?至於軍隊嘛……記得我們的老家嗎?”“老家?……”劉星沉思道,“老家……不就是有得……慢著!”史清登時大笑起來,不用他多說,劉星已明白了。史清比劉星小點兒,但卻少年老成,這時他平靜地笑言:“星,你該明白了吧?”劉星喜滋滋地應著:“恩……恩……果然還是你聰明!”說著便笑起來。
原來在劉星三歲那年,倭寇進犯福建,在劉星的老家龍瑤鎮燒殺搶掠,劉星的父母正是在那時被倭寇殺死,劉星和史清兩人的父母在鎮中德高望重,在災難來臨時,劉星便隨史清一家在眾人的拚死救助掩護下逃離龍瑤鎮,臨走埋下一些家當,史清的父親悲憤地說道:“埋下這些東西,是為了記住仇恨,日後我的子孫仍要回來,跟倭寇清算這筆血債!”說罷咬破手指,滴血於土地上。劉星刹時記起了史清的父親臨終前唯一的話:“阿星,長大後……咳咳……去龍……龍瑤鎮……去倭寇……咳咳……去倭寇那兒……為你…父母……咳…報仇……”這句斷斷續續的話在劉星耳邊突然清晰了,並且轟鳴起來,他想起了史清的父親臨終時悲憤的眼神,無盡的哀痛和遺憾,死不瞑目。家仇躍然於劉星心中,他的眼光黯淡了,史清看出了他的心事,安慰了他,又說道:“龍瑤鎮的民風尚武,而且新君即位以來,那兒受的壓迫更多,許多人早有謀反之意,隻是苦於沒有人領導,我們的父母在那兒極受尊重,如果在那兒登高一呼,定然有強大的影響,到時還怕沒有兵源嗎?另外,龍瑤鎮附近的村鎮也可以號召起來,為我們提供更多立足點。”劉星大喜過望,兩人立即著手準備回龍瑤鎮,對劉星來說,這次回故地,心情恐怕更為複雜。
另一麵,京城。兩位清官橫遭慘禍,朝中已沒有人能與羅坤對抗。不料,這個冤案卻惹惱了一位英雄,還引出了驚險的一幕,日後更改變了朝廷的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