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MH17黑匣子移交 或將得知失事真相(1)(1 / 1)

MH17黑匣子移交 或將得知失事真相(1)

馬航MH370至今還未找到,又一架馬航飛機出事了。

7月17日16時20分,馬航MH17航班在距離俄羅斯邊境約50公裏的烏境內托列茲市礦工區的格拉博沃村墜毀,機上283名乘客和15名機組人員全部罹難。

目前對飛機墜毀有三個版本的說法:被導彈擊落、技術故障、劫機恐怖行為。但最為普遍的看法是,飛機是被地對空導彈擊落的,俄羅斯和美國在這點上有共識。烏克蘭空中管製局局長德·巴比依丘克稱,失事時,沒有接到任何故障報告。飛機從雷達屏消失時是在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管控區。從馬航在荷蘭機場檢索的信息來看,也沒有任何恐怖分子可能混入機內的情報,所以,飛機被擊落的可能性似乎最大。如果是這樣,那麼,誰是元凶呢?對此,截至目前,烏克蘭危機相關方仍各執一詞。

烏克蘭政府:

懷疑烏民間武裝及俄羅斯

烏克蘭政府認為,空難是俄羅斯支持的烏克蘭東部民間武裝或俄羅斯所為。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7月17日稱,這已經是烏克蘭東部地區第三次發生飛機墜毀悲劇,近幾天,烏政府軍的安26、蘇—25飛機都被從俄方發射的炮彈擊落,所以,馬航飛機也有可能是被後者擊落。

烏克蘭內務部長顧問安·格拉先科稱,馬航飛機是被山毛櫸防空導彈係統擊落。有人記錄了山毛櫸裝備被從托列茲轉運到斯列日洛耶。烏國家安全委員會也持這樣的看法。

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表示,烏在事發地並沒有采取任何打擊空中目標的軍事行動。事發當晚,烏克蘭國家安全總局還公布了其截獲的“擊落民航飛機的現場通話電話錄音”,錄音中包含“一名烏東部民間武裝分子向一名俄軍軍官報告擊落飛機的內容”。

烏民間武裝:

“從技術上不可能是我們所為”

在7月17日16時50分(基輔時間),“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國防部長伊·吉爾金在VK社交網站上曾稱,他們成功擊落了一架烏軍飛機。稍晚些時候,這段文字被刪除。吉爾金後來在網頁上宣稱:“我們的武器隻能攻擊4000米以下的飛機,(馬航事件)從技術上來講不可能是我們的民兵所為。在2001年4月烏軍曾擊落一架從新西伯利亞飛往特拉維夫的圖—154民航,造成78人死亡。在鐵的證據下,最後烏克蘭隻得承認此事。”據此,吉爾金認為,馬航事件也可能是烏軍所為。

為了“表明誠意”,“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總理”亞·博洛達依7月18日還宣布單方停火數天,以利於事件的調查,但基輔方麵沒有回應。

“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代表說,自基輔恢複並加強武裝進攻後,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地區從7月初開始已不可能成為民航飛行空間,因為在頓涅茨克機場的戰鬥中,指揮通訊塔被炸毀。但烏空中管製局局長德·巴比依丘克說,7月8日該局宣布,為了保障飛行安全,正式關閉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上空高度為7900米以下的空域,但馬航飛機飛行高度為10600米,這是過境國際航班被允許的飛行高度。

俄羅斯政府:

烏方錄音係剪輯拚湊而成

7月17日事發當天,普京結束對拉美四國訪問回到莫斯科,並連夜召開會議。他指出,如果烏東部地區這片土地有和平,如果基輔當局沒有恢複軍事行動,這一悲劇就不可能發生。在當天晚上,普京還第一時間就馬航民航飛機墜毀一事與美國總統奧巴馬、德國總理默克爾等通話。

18日,俄羅斯國防部發言人稱,不相信烏基輔當局沒有使用戰鬥機或是防空導彈對空中目標射擊,並稱將追究肇事者的法律責任並進行全麵、客觀的調查。

俄國防部發言人指出,烏軍在頓涅茨克的西北地區部署有第156導彈團,並有27個M1山毛櫸導彈裝置,可發現160公裏深處的空中目標,並可對30公裏範圍的高空目標進行打擊。同時載有各種導彈的烏空軍戰鬥機時常在頓涅茨克上空執行任務,這是不可爭辯的事實。不過該發言人也稱,這並不能作為事實證據,仍需要其他資料的佐證和全麵、仔細、客觀的國際調查。

同時,這位發言人表示,俄羅斯在17日沒有啟用頓涅茨克邊境區域防空係統,也沒有軍機起飛。20日,俄羅斯聲學專家針對烏提供的錄音證據進行分析後指出,該錄音係“剪輯拚湊而成的粗糙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