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俗話又說:幻想很豐富,結果很殘酷。
徐文一心一意YY了半天的龜息靈功其實根本就和某部位沒有半毛錢關係。
徐文腦海之中那四個金光閃閃的大字化作一卷長長的帛書,深刻清晰的呈現在徐文腦海之中,他閉上眼睛,默默的感受著其中蘊含著的武道真意。
“上古之時,有神龜於洛水,負文列於背以授禹,文即治水文也。
而後四極廢,九州裂,天下兼覆,地不周載,火爛炎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天降妖獸食顓民,鷙鳥攫老弱,於是有人族大神通者煉靈龜之殼以補蒼天,斷鼇足以立四極。
武道之人黃赭某日入山采荊楊靈丹,逐迷路。數日,忽見大龜,赭者咒之曰:汝是靈物,而吾迷不知道,今騎汝背,頭向便是路,龜即回右轉,赭者從行百餘裏,便得心泉。
人妖之戰千年有餘,人族李氏軍隊被異妖圍於大霧之中,將士走失方向,軍心不振。李氏依臣子風後之計,將天黿軍旗之天黿頭對天山,尾向東南,四足定方位,人族軍隊方可衝出濃霧。”
徐文在腦海中仔細品讀著這套功法的創造者所講述的這四則傳說,並且理解了大致的意思。
“原來如此,我知道了。”徐文眼中激射出一道精芒,經過仔細的推敲,徐文將前麵四則故事紛紛和武道意境做了結合,這才得到了最終的答案。
“第一故事則講上古之時洪水滔天,大地上一片汪洋,百姓沒有居住的地方。人族明君大禹,趕走興風作浪的水神共工後,命一隻大元龜將‘息壤’(神土)馱在背上,跟著自己,一路上用它填平深淵、堵截洪水。這則故事主要告訴武者靈龜屬水,要想練成龜息靈功,必須在水意境上有極高的造詣!”
“第二故事講得是上古時候某位人族大神通者先煉製了許多龜殼,並將其熔煉成膠糊,把天上的窟窿一個個補好。為了防止天空再次塌下來,就找來一隻巨大的龜鱉馱運一塊塊的大石頭,然後砍下它的四肢腳豎立在大地四方,把天空牢牢地支撐起來。這則故事主要是告訴修煉者靈龜的身體血脈皆極為強大,這就好比煉體境的武者要猝煉身體一樣。”
“第三則故事講的是神龜能夠辨明方向,應該是在影射連體境界大圓滿後,武者進入斬塵境應當修煉心脈,讓自己修煉的意誌更加堅定,而神龜則會指引修煉者前進的方向,最終幫助武者開辟一處心泉!”
“第四則故事直接將時間推進到人妖大戰時期,這一時期人類節節敗退,與妖獸展開了長達千年的肉搏,而龜則在人妖大戰之中幫助人族重出妖霧,保存了人類種子的延續,也正因為如此,才有了後來人族痛定思痛,決定限製武者武道以免降下天罰,所以決定將修為限製在知命境界而不得再有精進,這應該是在暗喻知命境界。”
徐文感歎道:“原來看似毫無用處的四則古代故事,每一種都對武道境界做出了一番獨特的解釋!”
總之一句話簡單說,龜可是很牛逼的生物!
所以這套以靈龜為參照的龜息靈功才顯得更加牛逼!
徐文接著讀到:“天地化育,厚薄不均,因此世間萬物有精妙而靈異者,有粗鄙而渾噩者。龜乃靈定祥瑞之物,它居卑處微,於世無爭,清靜無為,寒日冬眠,暑日漫步。忘之數月,怡然而自樂;失之經年,忽焉而又來,故而龜又稱高壽靈獸。
神龜背陰而負陽,上隆象天,下平法地,背有盤法山丘。黝文交錯,以成列宿五光。昭若黝錦,運轉應四時。左晴象日,右晴象月,背負七星日月八方之圖,腹有五嶽四瀆之象。
前爪五指陽也,後爪四指陰也,故為陰陽之大用,或曰前五後四,五湖四海也。龜千歲能與人言,長尺二寸,知存亡吉凶之變。
天地人間,萬事萬物,千變萬化,無不集於龜身,存於龜胸。遂吾張士方日夜觀靈龜之態幾十餘載,終於武道有所體悟。”
“這一段詳細的描述了靈龜的長壽、清淨、調合陰陽的特質,可見這套功法的創造者張士方確確實實對龜這種生物觀察得細致入微。”
徐文知道,接下來便進入龜息靈功真正實質的修煉描述了!
“餘遂創龜息靈功於北海之濱,將其功法分為:龜息術、龜甲術、玄武十六掌和靈龜緩行法四大部分,每一部分皆萬妙無比,大致分為潛心、潛息、真定和出定四個境界。”
“龜息術主修隱氣之術,牛雖有耳,而息之以鼻;龜雖有鼻,而息之以耳。凡言龜息者,當以耳言也。意思是說,龜息導引,要以聽息為之,睡則氣以耳出,名龜息,必大龜壽。此術有延年益壽之神效,修至大行者,可達到‘出則閉氣,入則鎖氣’的大境界,武者修煉至上善境界皆身法奇快無比,以致於肉眼無法捕捉對手的行跡,隻得以氣息判斷對手方為,而若以龜息術呼吸之,則可以減小自身的氣息,殺人於無形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