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校園文化是時代精神在學校的反映,是學校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根基和不竭動力,是學校的精神和靈魂。高品位的校園文化能提升學校的品位與聲譽,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圖書館是學校的三大支柱之一,在校園文化中應準確定位,彰顯學校的辦學特色,豐富學校的文化底蘊,形成獨特的品牌文化,打造圖書館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核心競爭力。
關鍵詞:圖書館;校園文化;定位
一、大學校園文化
(一)定位。定位原是營銷理論。是指產品在人們心目中確定的合理位置。定位的觀念現今已被擴展,各種行業為樹立自身形象、創造品牌、確定目標等均采用了定位理論。定位,是對於一個事物發展階段性目標、方向的選擇和確定,是事物在社會中地位、承擔任務、扮演角色的確定。定位的重要性表現在它對發展過程中階段性目標的確定起決定性作用,是製定發展規劃的先決條件,是改革和發展的依據。由於定位關係到方向、角色和目標等的確立,所以定位必須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符合自身發展規律。準確的定位,才能選擇適合自己的發展模式,確立合理的、符合社會需要的發展目標。
(二)大學校園文化。大學校園文化是大學中形成的文化觀念、曆史傳統、共同價值觀念、道德規範、行為準則等意識形態結合體。具體體現在學校的教育思想、辦學理念、管理製度、曆史沉澱。校園文化的多姿多彩,對學生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能滿足大學生的身心發展需要。大學是傳承文化的主渠道之一,是創造新文化的基地,是接觸外來文化的通道,大學的產品主要是學術成果和人才。校園文化可以分為物質文化、行為文化、觀念文化、製度文化等。優美而具有品位的校園環境設施,屬於物質文化;處理人際關係,學術流派關係,傳統與創新關係等,屬於行為文化;對於曆史與現實的不斷思索,是大學的觀念文化;校規校紀等製度,是校園製度文化的體現。這種種形態的文化構成一個完美的整體,體現著民族的精神和時代的特征。校園文化形成了大學執行力的精髓,促進了大學管理者把文化的功能應用於校園,以解決現代大學管理中的問題,保證大學在校園文化的推動下,形成富有生命力的教學、科研、管理等項工作沿著一個既定的軌道有序行進。縱觀各名校的發展曆程,都十分注重培養自己的校園文化,塑造自己的價值理念,明確自己的精神導向。蔡元培在對北京大學革故鼎新之際,提出“仿世界各大學之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則,取兼容並包主義”的辦學理念,從而奠定了北京大學“兼容並包,海納百川”的校園文化。而清華大學則把“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凝結為自己的校訓。一所高水平的大學校園文化建設不隻是表現在優美的環境、光鮮的外表、宏大的規模,更是精神上的豐盈內容。人文精神建設是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具有一種獨特的魅力和張力,通過它折射出的力量,可以內化人的情感和意誌,引領校園文化自由、和諧、全麵的發展。大學校園文化具有自生性、自為性、先進性的特點,大學校園文這些特點同大學在文化中的地位緊密相連。因此,大學校園應當在新時期繼續創建先進的文化價值體係,應當像當年北大和清華那樣,用先進的文化武裝自己,同時也武裝整個社會。
二、圖書館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定位
(一)圖書館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教育功能定位。圖書館是學校的三大支柱之一,是學校教學和科研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職能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配合教學進行專業知識的教育;擴大學生知識麵進行綜合教育。從性質方麵看,圖書館是學校圖書情報資料中心,是為教育和科研服務的學術性機構。其最終目的是為提高教學質量,為培養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合格專業技術人才而服務的。它的任務是根據學校的專業設置和教學任務,搜集各類書刊資料,用科學的方法進行分類、編目和管理;配合教學,為教師備課和科研,提供必需的教學參考資料;為學生提供專業書刊,引導學生利用圖書館和第二課堂學習。圖書館為教學、科研和教師知識更新提供基礎理論,應用科學和文獻信息資料,指導學生讀者利用圖書館選擇與自己所學專業的有關參考書籍。從教學角度看,它既是學校圖書、文獻資料、情報交流的中心,又是教學、科研工作的基本條件;既是教師進行教學研究的重要基地,又是學生配合專業學習,開擴視野,拓寬知識麵的第二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