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撾有火山有產硝石的溶洞也有鉛礦,可以自行解決部分軍火。
老撾有3座銅礦,位於國度內最北端和最南端。鐵器生產在暹羅與老撾接壤的邊界,那裏的山區鐵儲量豐富。
礦山全由山地民族開采冶煉,這些少民尚未發展出成熟文字,卻是天生礦工。蘇裏亞旺薩用手工業製成品與山地部落交換金屬錠。
清邁地區有發達的刀劍生產業,那裏的鐵礦石天然含錳,所產武器質量優良。
因為不缺銅,老撾火炮全由銅鑄,加農炮都放在首都,軍隊作戰一般攜帶的是弗朗機炮。
老撾豢養了許多大象,與暹羅一樣,老撾裝備了本地特色武器,象炮。
戰象的額頭和象鼻均有鐵甲和皮甲防護,一門輕型銅製佛朗機架在戰象轎廂上,這東西有點像古代坦克,用順手了威力驚人。
出征前,在萬象城外的大競技場,蘇裏亞旺薩舉辦了一次大型角鬥。蔡元定和宋祖泰就在國王旁邊欣賞。
南洋諸國盛行角鬥,最開始是部族勇士之間的角鬥,暹羅民族英雄納黎萱王年輕時就是靠一次騎象角鬥贏得偌大的名聲。
除了騎象角鬥,也有騎士比賽。各國宮廷騎士使用裝飾華麗的戰馬和無刃鈍矛互相追逐,以把對方從馬上打下來為目的。
劍手格鬥更血腥,在1600年前,長劍格鬥往往是至死方休。
這些格鬥比賽與戰爭密切相關,培養了南洋諸國的尚武精神,也是他們軍隊普遍比較強的原因之一。
泰族諸國民間喜歡鬥雞,這種賭博遊戲傳入聯邦後也頗為盛行。
當然,宮廷角鬥不會有鬥雞。在騎士持矛比賽之後,是象騎士決鬥。
最後是大規模鬥獸。
六頭亞洲野水牛放入角鬥場。
牛中王者是印度白肢野牛,其次是白臀野牛和亞洲野水牛,和獅子玩的非洲野水牛隻是牛中小弟。
虎王孟加拉虎可單隻撩倒一頭印度白肢野牛或是年輕的亞洲公象,大約是貓科單體捕食的獵物上限。
水牛凶猛暴烈,角鬥充滿血腥,與之相比,大象相互之間造成的傷害微不足道。
最後是象虎決鬥。
老撾進入虎中王者孟加拉虎的分布範圍,科考野生貓科體型世界記錄由孟加拉虎保持,而非東北虎,更不是非洲獅。
老撾王用於決鬥的孟加拉虎體型比印支虎及其近親華南虎體型大了兩圈。
大象上了盔甲,而孟加拉虎的嘴巴被封住,爪子也被拔了。
馴獸人鬆開繩索,被困的獸王四肢恢複自由,步步逼近大象。
公象一步一步向後退。
孟加拉虎轉入衝刺,在距大象幾米處高高躍起,伸出左掌猛擊馭象人,引起人群一片驚呼。
公象迅速倒退,電光火石間,老虎差一點就得手了。如果這一巴掌真拍實在了,那個馭手穩掛。
這頭公象最終敗陣,老撾王大怒,把馭手拖下去痛打一頓。
宋祖泰向蔡元定解釋道:“蔡兄,決鬥中讓大象占上風是最重要的。”
“這頭老虎好厲害,老撾人打算怎麼辦?”
“蔡兄請繼續看。”
老撾士兵拉緊繩索,重新束縛住老虎四肢,隨後衝進角鬥場,把老虎拴到木樁上。
老撾人放入4頭大象。
這次公象們膽子壯了,同時襲擊老虎,用象牙挑起老虎,反複拋向空中。
人群中響起掌聲。
蔡元定語氣中充滿可惜:“對老虎太不公平了。”
宋祖泰:“人們喜歡看到馴服的動物消滅凶猛野蠻的敵人。”
虎王死了,蘇裏亞旺薩滿意了。
蔡元定言語中頗為可惜,“元首在這裏一定會勸阻老撾人。”
“哦,蔡兄從元首身邊出來的,他很喜歡老虎?”
“是,元首對老虎很著迷。雷州和欽廉有不少華南虎,元首命當地明軍每年都要捕捉活老虎,運到婆羅洲,放入山林中。”
“這又是為何,南洋沒老虎嗎?”
“蘇門答臘和爪哇有老虎,婆羅洲沒有。元首說華南虎在國內遲早沒有生存空間,他希望在婆羅洲給老虎找一個新家。”
宋祖泰托起下巴,“原來是這樣,那我搞些孟虎,請蔡兄轉呈元首。”
“那就麻煩宋兄了。”
角鬥結束,蘇裏亞旺薩宣布出征。
————————
注:這些路作者都走過,追尋李定國的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