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藉田之禮(1 / 3)

前線暫無突破,守序在瓊山閑居,與家人其樂融融。

朱徽婧給守序添了個女兒,小姑娘對父親有距離感,其他人都可以抱,守序抱不得,一抱就哭。

朱徽婧與宋惠湘出身天地之別,不過讓守序欣慰的是,家裏沒出大亂子。

護送朱徽婧來海南的宦官蘇守勤,宋惠湘的樂器老師甘惟簡都在家中服事。朱徽婧在海南隻有蘇守勤一個熟人,守序肯定得留用。

惠湘工詩詞,善琴樂,與守序共過戰事,人情練達。

台北混成旅、南洋騎兵總監部每年給她寄禮物,惠湘也會一一回贈,這讓她在家中地位很是超然。

守序樂得見此。

家中仆人很少,蘇守勤、甘惟簡和4個傷殘老兵及其妻子便是所有人,第一侍從官林守節另帶12人衛隊住在莊園裏。

與此時的韃靼、南明藩王、軍閥比起來,守序家在人力占用方麵堪稱節儉到極致。守序沒把家裏人當成奴仆,更無軍法家法之類亂七八糟的東西。

家中仿台北,建了一座竹園。

守序最喜歡躺在竹園間的塌上,一邊喝茶,一邊聽惠湘彈箏。

甘惟簡領周鹿卿走進竹園,打斷守序的享受。

“大統製,夫人。”

周鹿卿向惠湘點頭致意。守序家中沒有禮法,除非守序在長公主院中,否則官員們進來都很方便。

廣東巡撫周鹿卿來自台北,與惠湘、甘惟簡本就相熟,不用避嫌。

“德夫,坐下喝茶。”守序打招呼。

周鹿卿說著來意,“大統製,雷州大捷,春耕在即,我想在瓊山搞一次藉田之禮。”

“藉田是什麼?”

“古時傳下的吉禮,天子或諸侯親耕,以示朝廷勸農之意。”

守序有些訝異,“這事你應該去找曾閣部。”

“閣部欣然同意,他讓我務必把你請到。”

“你們有完整器樂嗎?”

“沒有,戰爭時期,我打算拖幾門炮代替。”

守序笑了,“行,你們搞我肯定去。”

“是,大統製,祭禮上不合再穿夷服。”

“哦,你們定,我都行。”

“是。”

周鹿卿找守序就這件事,說完就走了。

守序轉著茶杯,玩味周鹿卿建議中的含義。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祭祀是政權的正統所係。南明過去連年吃敗仗,海南沒心情搞正式祭祀,這次廣東巡撫周鹿卿建議借雷州大捷之勢,搞一次正規的藉田之禮,除了宣示官府重視屯田耕種,也是在團結人心。守序當然會配合。

一周後,周鹿卿遣人給守序送來一套青色服飾,配遠遊冠。

裁剪簡潔,守序換上後覺得挺好。

朱徽婧將一身華服的守序送上馬車,眼睛忽閃忽閃。

首縣瓊山南郊。

督標兵、撫標兵持兵肅立。

督師閣部曾櫻以太牢祀神農,獻牛、羊、豕,行藉田之禮。

瓊州府文武官員,紳民代表一同參與祭祀。守序看過去,文武官員都穿上了祭服。

海南原本隻給官員配了常服,就是烏紗帽加補子那套,梁冠朝服都是官員們自己購置,祭服更是這次趕製的。

明朝祭服原本仿宋製,青衣方心曲領,嘉靖後改為朝服樣式,顏色依然用青。

文官配梁冠加巾幘為進賢冠。海南島沒有公爵,曾櫻以一品官配七梁進賢冠為首,其餘二品以下六梁依次遞減至一梁。

武將配梁冠加貂蟬巾為武冠,立筆四著,冠左側加一根鶡尾。與漢朝武冠有所不同,漢冠兩側都加鶡尾。

海口明軍拖來4門4磅炮,以炮聲助禮。

藉田1畝3分,耕田的牛犁已架好,曾櫻走到犁把前卻未動。

官員紳民等待閣部開犁,曾櫻忽然笑了,他轉過身,拉起守序的手。

“你來。”

“啊?”守序很意外。

“軍民都在看著,別猶豫。”

周鹿卿在一旁垂首肅立,臉上沒有任何表情。

耕牛拉動犁車,守序的手放在犁把上,五推五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