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到瓊州(2 / 3)

大米是南洋人民獲取熱量的主要來源,加上魚,讓南洋各民族普遍營養比較好。雖然蔬菜很少,但同樣吃不完的水果彌補了蔬菜的相對不足,酸橙蜜柚等構成了維生素重要來源。

充足的營養讓17世紀的南洋土著在身高上並不落後於歐洲。這裏的成年男子平均身高大約160,就是17世紀中等個頭歐洲人的身高,略矮於華人。

南洋土著可能是這個世界上平均年齡最長壽的民族,這裏基本上看不到瘸子、佝僂等輕度殘疾,而這些情況在歐洲人中比比皆是。

可能是因為曆史上印度教的影響,這裏的民族吃牛肉的並不多。在野草茂密的地區,到處都是成群的水牛。在爪哇島,1兩白銀能買到60隻雞,1頭強壯的水牛也不過3兩白銀。

對在過去幾年飽受饑荒折磨,剛剛移民到南洋的華人來說,每天能吃2頓大米,沒錯,這就是天堂。

華人是南洋最幹淨的民族,他們從不喝生水,將水煮開後泡茶喝,這最大程度抵擋了流行疾病。

馬六甲易手,這裏便不再是南洋大米貿易的核心港,但港口的變化並沒有受到影響到各國的大米產能。

爪哇島一年依舊要輸出2萬噸大米,中爪哇的馬打藍輸出15000噸,東爪哇的幾個小國輸出5000噸。暹羅每年輸出12000噸,真臘7000噸,緬甸也有近萬噸。再加上其他的小國,南洋地區每年大約有8萬噸大米在海上跑。荷蘭人會收購其中6000噸,原本葡萄牙人也是購糧大戶,現在這塊需求被荷蘭人消除了。

南洋的大米運輸船都是些龐然大物,載重噸通常在300—500噸。馬打藍一般用30—50艘船,暹羅用30艘船就能把上萬噸大米運到進口國。

南洋各國糧食播種和收獲的季節並不同,比如暹羅是種雙季稻,分為雨季稻與旱季稻。雨季稻占了90%的產能,一般在夏天播種, 11月收獲,晚的要跨年。各地稻穀收割後,通過內河彙集到阿瑜陀耶城,裝上海船輸往各地。北風季他們會將大米送到巴達維亞或者亞齊,南風季則輸往中國等地。

聯邦不僅在暹羅與真臘,也在通過各種渠道采購爪哇等的糧食。

李君常負責籌措運輸船,南洋的戎克船普遍比大陸的船大,聯邦運輸船普遍為10丈長,排水量450噸以上的福船和廣船,有幾艘暹羅廣船更是長達13丈,排水量逼近800噸。

考慮到這次會逼近戰區,守序要求船主必須可靠。李君常除了調動一部分本國船,其他船隻均雇傭自真臘與暹羅兩個相對可靠的國家。抽調多數大船後,本國今年北上廣東的運輸任務將交給中小運輸船,來往南洋則要雇傭其他船隻了。

本土艦隊今年的主要任務是給這次前所未有的大船隊護航。

正常情況下,本土艦隊慣例維持一半軍艦在海上執勤,一半在港中維護休整。

按照守序早前的建議,本土艦隊的軍官不斷在戰艦和院校之間輪崗,很少有人長期固定在一艘戰艦上服役。艦長們在院校中學習、交流數學、天文導航、氣候的高級課程,結束一段課程後便轉到之前沒有任職過的戰艦上執行任務。

沒有新建的巡航艦,輪崗是唯一讓人事流動起來的方法。人如果長時間固定在一個崗位上,就會失去新鮮感,繼而對工作產生疲憊懈怠。